最新要闻

广告

手机

焦点资讯:安康:创新端午文化 驱动“龙舟经济”

焦点资讯:安康:创新端午文化 驱动“龙舟经济”

首届四川国际美酒博览会,剑南春这样展示德阳白酒的过去与未来

首届四川国际美酒博览会,剑南春这样展示德阳白酒的过去与未来

家电

当前关注:建设草原网围栏 如何护绿又增收(美丽中国)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资料图】

核心阅读

在内蒙古,不少牧民为自家分包的草场拉起了网围栏。一来明晰归属,二来便于在自家草场实施分区轮牧,以恢复草原生态。一些地方也有不同的尝试:整合资源共同经营,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减轻草原压力。草原网围栏的建设中,如何实现既护绿又增收?探索还在继续。

下了公路走土路,到家也就二里地,可每次回家,牧民斯仁塔日娃要过好几道门:停车、下车解开围栏绳套、拉开围栏、驾车通过、再下车关上围栏、再上车继续前进……每经过一道网围栏,这套动作都要重复一遍,一共7遍。最近的两道围栏间,只有区区几十米距离。

斯仁塔日娃家住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镇哈日根图嘎查,上世纪90年代草场分包到户后,为了不让牲畜跑到别人家的草场上吃草,牧民们陆续拉起了网围栏。本世纪以来,政府帮助牧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草原上各家各户的网围栏逐步闭合衔接起来。

20多年前,斯仁塔日娃把自家的5060亩草场全部圈上了网围栏,内部分隔成4片,轮区放牧。从那时起,经过别人家的草场回家时,斯仁塔日娃一家就要不厌其烦地穿越一道道铁丝网围栏了。

当了一辈子牧民的斯仁塔日娃说:“刚上网围栏时,放牧节省了人力,沙化也好转了,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也带来了一些不便。”

建设网围栏,保护草原生态

鄂托克前旗地处毛乌素沙地腹部,全旗沙地面积超六成,农牧业人口超七成,恶劣的自然环境一度让这片土地上靠天吃饭的农牧民生活艰难。

对当年牧场沙化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年过八旬的斯仁塔日娃记忆犹新:“羊吃不饱,人也吃不饱,草场沙化越来越严重。”

内蒙古有我国最大的草原牧区,天然草原面积13.2亿亩,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在内蒙古草原上,牧民们说起生活改善和生态转变,都会不约而同地从草场分户承包和草原网围栏建设说起。

80年代初,内蒙古率先在全国实行“草场公有,承包经营,牲畜作价,户有户养”的“草畜双承包”责任制。1989年,又提出并实施草场“双权一制”,即落实草原所有权、使用权和承包到户责任制。国家和自治区各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凡是能承包到户的都承包到户,明确治理、管护责任和获取收益的权利,激发了群众保护与建设草原的积极性。

斯仁塔日娃1991年开始在自家草场建设网围栏,2005年又进行了全面修整,如今在内部隔成的4个区域分区轮牧。“围起来不怕牲畜走丢;人照看起来不用跑太远,放牧省了大力;圈住的草场没有牲畜啃食,得以自然恢复,休养生息……”他说起建设网围栏的好处。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二级巡视员刘加文介绍,我国在草原牧区推行网围栏建设的近二三十年,是草原野生动植物数量增长最快的一段时期,“围栏建设和分户经营共同推进,在提升牧民生产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还促使牧民更加爱惜自家承包的草场。”目前,内蒙古累计有4亿多亩草原建成网围栏,占可利用面积的40%,其中2.8亿亩是通过国家项目建设。网围栏不仅为牧户分户经营划定了固定的生产资料,还间接促使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持续恢复。2022年全区草原植被平均盖度达到45%,较2012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

整合草场的地区发展潜力凸显

刘加文说,草原网围栏对生态修复起了很大作用。

这些年来,在有的地方,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尝试。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宝绍岱苏木奎苏河嘎查,人均草场面积只有157亩。牧民巴特尔家有6口人、900多亩草场。从1997年开始,巴特尔一家逐步用网围栏把草场隔成了7片,养了30头牛、20只羊。虽然在当地已经算是大户,但每年维护网围栏的费用还是让他觉得负担很重。“水泥桩一般不会坏,但铁丝网耐不住风吹雨淋,小修得花两三千元,大修得花1万多元。”巴特尔说。

在当地,如果严格按照不同地方根据草原状况核定的十几亩到几十亩一只羊的草畜平衡标准限制牲畜数量,牧民仅靠养羊生活会比较困难。养得多了,草又不够,牧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购买草料填补天然草场产草量的不足——巴特尔告诉记者,每年养羊的纯收入只有几万元,再挤出一万多元维护网围栏,确实让他为难。

记者采访中发现,与巴特尔家类似的状况,在人均草场面积较小的牧区普遍存在。

“特别是人均草场面积小的牧区,草原承载力就这么大,牲畜数量不能再增加,怎样才能增收?”宝绍岱苏木党委书记阿拉坦苏和说:“未来只能靠规模化、集约化把养殖成本降下来。”

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道特淖尔镇乌兰图嘎嘎查,因为历史上没施行过草场分包到户,一直由嘎查集体共同经营。

“那个时候有80多户,300人左右,6.5万亩草场状况也不好。”乌兰图嘎嘎查党支部书记彭巴特尔告诉记者,“除去围封禁牧的草场,还要留一部分集体草场,按照草畜平衡政策,如果分户承包根本无力支撑畜牧业生产。”2000年前后,乌兰图嘎嘎查集体养殖了1.4万多只羊,草原超载、草场生态压力大不说,效益还不稳定,嘎查牧民人均收入在全旗基本垫底。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持续推行“减羊增牛”战略,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减轻草原压力。牛对草原的破坏更小,价格更稳定,还节约了人工。但在大多数地区,牧民“羊改牛”也存在资金、技术、经验等不足的实际困难。这时,集体集中养殖的优势就显现了出来。

彭巴特尔说,乌兰图嘎嘎查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把1.4万多只羊换成了1100多头牛。载畜量降了下来,保护了草原生态,经济效益大幅提高,“我们成立了牧民合作社,整合生产资料,降低人工成本。2019年,嘎查牧民人均年收入比2.88万元的全旗平均水平高出3000元左右;2022年,我们嘎查人均收入达到5万元,比全旗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1万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和观念的转变,更多牧民逐步意识到,牧区单户生产经营方式存在生产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弱、对接市场难等弊端。在一些地方,为打破发展瓶颈,牧民开始自发成立合作社,拆除网围栏,将草原和牲畜资源整合起来,集中规划,规模养殖。

通辽市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的“养牛专业合作社”,养殖规模一年年扩大。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吴云波谋划从单纯养牛向多样化经营发展。合作社开始延长产业链,建立起饲草料基地、肥料加工厂、奶制品厂、餐饮公司,在全国很多地方开设了牛肉直营店。在合作社,牧民们变成股东,股东再就业又变工人。

优化网围栏,推进牧区现代化

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是内蒙古牧区现代化试点的排头兵。2019年6月,牧民们自发组织成立了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整合牲畜5838头只、草场39万亩,严格按照草场亩数控制载畜量,让牧民自愿入股。同时对网围栏进行优化,其中全部拆除的累计96公里。“我们把牛羊整合到一起,750只基础母羊一群,接羔后将近1500只羊,只用一个人就能照看这一大群羊,节约了大批劳动力。”芒来嘎查党支部书记米吉格道尔吉说,“从生产上解放出来的牧民可以参与分红,还可以搞其他副业增收。”

刘加文表示,达到草畜平衡,且生产方式科学合理的地方可以适当减少草原网围栏。但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不考虑草原承载能力,甚至拆掉禁牧区围栏只是为了放牧的行为,要坚决制止。

“进一步做好围栏的优化工作也不能停。”刘加文说,如果草原上没有围栏,可能让生态恶化的历史重演。同时,当前的围栏将家畜和野生动物分离开来,如果没有了围栏的限制,人类活动和家畜进食会挤占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下一步,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和野生动物专家一起规划草原围栏建设,充分考虑野生动物生存空间和迁徙通道等因素。”

兰州大学教授侯扶江建议,应该采取农区和牧区互补的办法,利用农区的土地有计划地种植一定数量的牧草和饲料作物,弥补牧区发展对草料的需求。

侯扶江表示,全国很多地区,只要把农区种植的用于饲养牲畜的草料拿出20%,就可以极大地缓解牧区草原压力。“集约化发展的同时,还要通过进一步引导,让草原上曾经依赖放牧生存的人口转移到其他产业。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说。

“令我们欣喜的是,农村牧区现代化的加快推进,促使农牧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加速转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统一。随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未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农牧民主动顺应时代的发展,保护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在祖国北疆书写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画卷。”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局长王肇晟说。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27日 14 版)

(责编:薄晨棣、马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