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广告

手机

iphone11大小尺寸是多少?苹果iPhone11和iPhone13的区别是什么?

iphone11大小尺寸是多少?苹果iPhone11和iPhone13的区别是什么?

警方通报辅警执法直播中被撞飞:犯罪嫌疑人已投案

警方通报辅警执法直播中被撞飞:犯罪嫌疑人已投案

家电

焦点速递!9.3.3输入的符号2

来源:博客园

在前面的讨论中,与当前的书写符号相比,除了计算外,假设了视觉符号的其它方面并没有发生变化,本节里我们将突破这一假定。

语言机器作为书写符号的媒介系统,仍以当前计算机为参照,整体上与纸笔媒介系统还有着更多的不同。可以先做个简单的比较。现代计算机的应用中,符号仍是一种视觉线条,这在感知上与笔纸系统下的等效。物理上,纸笔媒介系统的符号是墨水在纸张上的线条印迹,计算机屏幕上的符号是像素点通过颜色与亮度的控制绘制出来的线条图形,它们并不一样。从能力上来说,计算机不仅能绘制书写符号图形,同样的原理加上更复杂的控制,像素点也胜任绘制更复杂的图形。实际上,现代计算机的出现,使我们进入了对声音、图形、图画、视频等各种媒介质可以相对自由操控的阶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纸笔媒介下可吸附墨水印迹的纸平面,现在对应的是由像素点构成的屏幕。配合视觉的原理,显示屏上对符号的排列安排远超出二维纸张平面的可能。比如:同一窗口分出不同区域显示,多窗口显示,不同位置上的显示内容可以联动等。

纸笔媒介下的符号通过用笔书写产生,计算机屏幕上的符号通过键盘或其他的工具输入。输入的操作不一定需要对应符号的字母或笔画进行,可以再有一层编码—译码的控制来简化输入工作。非英文的输入法就是由此来的。

纸笔媒介下保存好纸张也就保存了书写符号的作品。显示于屏幕的符号会以文件形式记忆于存储介质上,需要时再调入打开供人阅读与处理。显示与存储分离是计算机的工作方式。相较于纸张,存储设备可以以更小的体积存储更多的内容,且可以容易地增加存储设备,记忆能力可认为是没有限制的。

记载于纸张上的书写符号作品,内容很多时,不同的内容会分别记载于不同物理页上,通过翻页来阅读不同的内容。同样的书写符号作品形成的计算机文件,是通过屏幕的刷新来显示出不同的内容,这种刷新也可以模仿成翻页的效果。

记载于纸张上的书写符号作品,只能通过印刷来复制,通过移动来传播。现在的计算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联接起来,某一存储设备上的内容,通过网络可以同时显示于不同位置不同尺寸的屏幕上。

利用现代计算机的能力,只要能描述出相应的处理规则,就可以设计实现一些功能,对已存在的书写符号内容进行处理,比如查找、比较、计算、转换、统计等等。

目前计算机上符号构造、输入、编辑、显示、记忆等功能都有不同于纸笔媒介系统下对应功能的特点。技术上也容易改进软硬件改变这些功能的实现,以具备需要的特性。从目前来说,计算机器的技术仍是日新月异。

前面提到,如Word一类的工具本质上是在模仿纸笔系统下的符号使用方式,它与其他编辑类软件工具只是为特定场景下的有限目标设计。按照本书媒介视角的语言观,设计一类新计算机器作为语言媒介系统,所要做是充分利用新媒介系统的能力,发展不一样的符号形式与使用方式,追求更多的使用效果,而不只是简单复制现有的应用。这里的分析显示,计算机器具备更多的潜能,关键是我们能怎么利用来创新我们的符号形式与使用方式。下面是本书的一些想法。

复符号

第一个重要的构想是对“一个符号”概念与用法上的改变。前面讲过书写符号的离散性,书写符号使用中,总可以归结到一些基础的符号,从意义的角度,这些基础符号看作无结构的整体。我们来看化学式。

(图9-2:咖啡因的化学式)

在一个化学式中,构成元素、各元素数量以及结构都表示了出来。从符号使用的角度,这样的化学式认为是符号组合成的单位,而不是基础的单位。本书的设想是未来可以有与化学式类似,或更复杂的基础符号。它们可以由多个部分构成,各个构成可以安排在某种结构中。这类符号始终是作为一个整体被使用,而不能分离出构成成分来使用。本书中称这类符号为复符号。当前书写符号使用中的基础符号我们称为单符号。

在第一步的设想中,复符号被构造出来后是不用解释的,只是它们能更好地匹配实际对象,产生描写或计算上的效率,由这种实用的效果就可支持它们的存在。在第二步的设想中,对复符号的使用也可能指向它的某一内部成分,此时也是透过复符号指向内部成分,即是带着整个复符号去使用,这使复符号与符号组合复合单位相区别。更进一步的设想在后面讲到。

构想复符号的存在与使用,首先是为了突破语言使用离散性的局限。使符号构建的物理的顺序不单纯只是从简单到复杂。复符号也可支持对各层级上各种符号单位的重用。比如,如果某一个观念可以形成一个固定的表述,这个固定表述可作为一个可重用单位;一段逻辑无误的证明,它没必要再修改,可作为一个可重用单位;或某一个段落的内容,其作为一个整体经常性被引用,可作为一个可重用单位;一段程序也可以作为一个可重用单位;甚至技术上我们可把一个图画、一段视频、一段声音作为一个可重用单位。这里的机制不仅是说我们会去发现可重用的内容,而且会引导我们去有意识地形成可重用的内容。

复符号在纸笔媒介下很难发展成一种通用的方式,因为符号的复现都是由人操作,就算设计了复符号,人也得完整记忆整个符号,书写时需要一部分一部分地书写出来,去构成整个符号。纸张平面也很难支持大小形状不规则的复符号的排列。现在我们可以综合利用计算机器的能力实现对此种复符号使用的支持:

利用计算机器的记忆能力,单独记忆复符号;

实现符号对符号的命名,比如可以用 a命名B,a是一个单符号或更简单的复符号,B是一个复杂的复符号;

配合上一条,利用输入上的灵活性,支持录入a时,显示为B;

利用屏幕特性,划分不同区域,支持实现在一个区域显示a时,另一个区域或窗口可以显示B;或者自适应地在同一区域显示规格不同的复符号,等等。

有上述功能的支持,意味着我们不一定需要事无巨细地去记忆或复现复符号的内容。如果之前已经有过很好的理解,就算记忆不太清晰,当它们通过输入被调出,通过观察阅读,我们就很容易恢复细节的理解与记忆,然后决定如何使用它们。由此可带来思维上的节省与效率。

重要的还有:支持复符号使用的机器机制,如符号对符号的命名、可定义的输入、联动的显示等,应视为新媒介系统基础的功能。在这些功能的支持下,我们可以去探索与这里描述不一样的复符号,或者其它的符号使用新方式。

分层

在上一段中,复符号看作不用解释的符号体,以其使用上有效而存在。当复符号的使用真实出现,不断趋向复杂时,更可能出现的是另外一种情形。每一复符号本身形成一个内部的语篇,用于构建各构成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至于形成一个可论述的系统;复符号作为整体参与使用的则是外部的语篇。这样符号的使用就可能出现一种分层的方式。各种复符号的构建形成一个层次,在此层次中,符号的使用仍是离散性的。复符号的使用形成另一层次,在此层次中,复符号作为基础的单位参与符号使用。考虑复符号的嵌套使用或者其它情况,这里的分层可以不只是二个层次。

分层的构想还可以有其它用法的尝试,比如各领域的知识是否能分成为:理论、解释、事实三个层次,用于体现这样的认知原理:事实是相对客观的观察描述(怎么描述是这里的一个问题),理论是带主观性的构建,不同的理论可以解释同样的事实。分层后各层分别有各自的意义、用途、表述要求。进一步,同样的层次,是否能建立一些规则,以统一模式来配合归纳法的应用。

分层的实现不只是我们心理上的想象,而是要显示上就示意出分层的存在,并引导符号使用遵循分层的机制。这会利用到计算机器对屏幕显示的控制能力,并与视觉原理配合,比如分不同区域,或分不同网页的方式。

结构符号

第3个构想是实现关系的象形。目前的文章,其内容都是组织成树状结构,体现为章节、段落的划分,并表现于目录上。实际上,我们容易感知到文章内容间存在各种关系,比如序时关系、并列关系、构成关系……为了明显地表现出这些关系,现在我们可引入一类表现内容间关系的图形符号,称为结构符号。这次不是让“猫”更像猫,“狗”更像狗,而是要让内容间关系可以象形出来,以便读者有明确的线索来理解内容。只要内容间的关系是一种常见的关系,我们就可以为其定义一个结构符号。可举例如下:

并列符号:用于显示多个内容并列的结构

序时符号:用于显示顺序发生的内容的结构

循环符号:用于显示循环发生的内容的结构

树形符号:用于显示如分类、构成一类的结构

森林符号:用于显示多棵树的内容,并且叶子结点可共有

……

参考现有的方法,结构符号最简单可以实现为一种带结点的线图,结点可录入并显示内容的标题,具体内容可以在结点位置打开另一页面来建立。就算是这样简单的实现,要能方便使用,同样需要利用计算机器的记忆、显示控制、输入可定义等能力。在纸笔媒介系统下并不具备结构符号方便使用的可行性。

结构符号可以用于语篇层次,作为整体的论述结构,替代目前单一的目录方式;也可用于局部内容的论述;或者用于复符号内部,表现各成分间的关系。内容间的关系或结构不能简单看作内容自身表现出的属性,对内容的考虑与对内容间关系的考虑往往是同时进行,相互确定的。结构符号的引入可将思考更清晰地呈现。

结构符号的内容组织将创造一种非线性的书写,并带来非线性的阅读。可以想到,表达式或语句层次也有可能以同样的方式来构造,是否这样去做?当前书写符号的线性组合终究有一种操作上的优势,它让书写与阅读有一种无须多说的简单秩序,只要顺着写,顺着读就可以,同时让印刷也变得容易。考虑语言应用所追求的普及性,这种简单性也是非常重要的特性。但很难说可以以今天的经验来下结论,前面说到的弗雷格逻辑符号,给作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在语句的层次要实现这种逻辑关系的显现。

化学反应

上面所说的三个构想,单独来看都足够简单,容易理解。重点要说的是这些构想,包括能动符号的构想,相互间可能产生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可能带来未曾预料的符号使用方式。比如:

复符号的内容可由结构符号支持;

复符号可包含规则,并由其驱动成为一个非静态的存在,甚至是可自演变的符号;

复符号可以派生为复符号的类型与复符号实例;

外部的语篇里的变化,可以引发复符号自身的演变;复符号自身的演变反过来又驱动外部的语篇的复符号间关系的变动,相当于自书写;

符号单位本身及单位组织上的变化,带来新的计算类型与算法描述;

算法描述语言中的数据或过程类型,可用结构符号来支持表示;

……

在缺乏实际实践的情况下,这里的描述过于简单、抽象。这里所说更应看作一种抛砖引玉。要点是参照现有计算机器的应用,计算机器所具有的记忆能力、屏幕显示控制技术、输入法的灵活性、通信能力等,存在着可能去构想不同的符号形式与符号用法。最终能够出现什么通用的符号形式与符号使用方法,这只有实践才能回答。复符号、分层、结构符号或其他的构想实践上可行,哪怕只是部分可行,从操作的角度,这类符号形式不会通过传统书写动作来生产,只能通过机器提供的输入功能来生产。此类视觉符号更准确地应称为输入符号,以区别于现有的书写符号。结合上二节的论述,在语言机器支撑下,将出现一种输入-能动的符号,输入-能动符号的使用将逐渐取代当前书写符号的使用,这是本书对人类下一代语言的预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