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广告

手机

最难卷的翻台率,才是海底捞的股价基石

最难卷的翻台率,才是海底捞的股价基石

体育+文化“双客厅”,回龙观体育文化中心投用

体育+文化“双客厅”,回龙观体育文化中心投用

家电

版面速览|8月31日贵州日报《生态》新闻版

来源:天眼新闻

探寻金山银山 守好绿水青山


(资料图)

——贵州矿产资源勘查的绿色密码

储量丰富,能源、矿产资源组合良好,说到矿产资源开发潜力,贵州绝对有“发言权”。如何在探寻金山银山的同时守好绿水青山。近年来,贵州地勘行业不断探索和实践,使绿色勘查成为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一项具体实践。截至目前,由省地矿局承担的重点矿产资源大精查、毕节优势矿产资源大普查、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等已实施或正在实施的40余个省级地勘资金项目,以及对外承接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项目,均全面实施绿色勘查。

事前评估避免“打补丁”

贵阳市清镇市流长乡阳雀村,46岁的汪维珍打开家里的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喷涌而出。

“钻井施工前的顾虑消除了,我们现在吃水都安心啦!”汪维珍一边忙着淘米做饭一边说,她和周边的5户人家,几代人都靠周边一处饮用水源作为集中供水点生活。起初,大伙因为担心清镇市小院铝土矿拟施工钻孔会影响到饮用水源,都十分反对钻井施工。

为打消当地村民对勘查施工污染水源的担忧,清镇市小院铝土矿勘查团队115地质大队在事前进行了大量详细的水文地质调查,采取必要的流量监测、采样化验等调查取证手段,及时调整钻井施工点位,并向村民出具了承诺书,确保了勘查项目的有效推进,也避免了勘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以科技为支撑,做好事前评估等,才能把勘查带来的“伤疤”减少到最小。

位于福泉市谷龙村的谷龙磷矿勘探项目,矿区中部为村寨密集区,学校等建筑物密集分布,钻探的实施面临较大噪声污染挑战。

在勘查时,团队使用了新型便携式电驱动钻机,大大降低了噪声污染。同样,在黔南州瓮安县瓮水办事处小康村,瓮安县营上磷矿也用上了电驱钻机。不仅如此,这种便携式电驱动钻机还具有体积小、易搬运等明显优点。

“经测算,相较于传统的柴油驱动钻机,我们平均钻井每米的动力成本可以从190元降到110元。”省地矿局副局长朱春孝介绍,电驱钻机施工,场地整洁,不存在燃油跑冒滴漏对周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油改电也减少了二氧化碳等废气排放。

通过科技赋能,贵州将绿色勘查贯穿项目全过程,推动实现“钻前少开挖、钻中防污染、钻后恢复好”的目标,有效规避各类生态环境风险。

耕地修复争当“排头兵”

保护耕地,把良田归还自然,就是守护绿水青山。立秋刚过,走进清镇市小院铝土矿曾经的钻井施工区域,钻井施工的痕迹已全然不见,映入眼帘的是大片的玉米地。

省地矿局115地质大队勘查院院长文国江带着记者走进完成复垦的耕地,依然能找到当时施工的一个钻孔,用以长期监测水文地质环境变化。

“为防止勘查工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我们在施工时对施工区域铺设防渗膜,并在钻井施工结束后,及时对耕地进行分层覆土,确保耕地恢复原貌和土壤肥力。”文国江说。

目前,我省在矿产资源勘查中,放弃了传统粗放式的勘查开发,在剥土过程中,坚持严格遵循顺序剥离土层、集中存放管理,恢复时逆顺序依次覆土,以更好地恢复治理耕地。

纵观全省,绿色勘查技术在土壤保护中的应用并不少见。

位于松桃自治县的两个锰矿普查项目在钻探施工中,在浅层地表使用清水作为清洗液,而针对复杂地层也使用了优质环保泥浆,具有无毒、无害,可自然降解等特点,有效预防了钻井液在使用中造成的地面及地下污染。

绿色勘查激活“聚宝盆”

当下,清镇市小院铝土矿区经过普查阶段,已被确定为大型矿床,实现了黔中地区铝土矿近十多年来的找矿突破。

然而,记者注意到,小院铝土矿区的上部是一整片参天的大型国有林场。矿产资源勘查是否会造成林地破坏?

按照原设计,其中一个钻孔位于大片国有林地内,修路及机场将占用林地面积达600平方米,同时临时占用和毁坏林地需要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形成评估报告,再由林地行政管理部门公示无异议后,才可以办理用地手续并缴纳补偿金后进行施工。

勘查团队算了一笔账:“原设计钻孔将产生大量林地占用补偿费用、树木恢复费用,如果采取异地斜孔施工,不仅可以减少钻孔设备的搬运成本,还能减少对林地造成的破坏,不影响工期。”

如此一来,勘查团队很快确定了异地斜孔施工的方案。按调整后的计划,能节约成本6.4万元,保护林木76棵,节约第三方评估及手续办理时间约50天。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资源,在矿产资源勘查中,我省地勘单位还积极应用了“一孔多支定向钻进”等新技术,减少了对林草资源开挖破坏面积。

省地矿局112地质大队党委副书记、队长宋继伟介绍,一个矿区从普查到勘探阶段,往往需要实施几十个甚至数百个钻孔,这些钻孔都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

“一孔多支定向钻进”技术,可将勘查区分为若干个小区域,每个区域实施一个多分支孔组,控制小区域矿体,减少钻探施工修筑场地的数量,达到勘查覆盖的目标,也减少了耕地、林地等的破坏面积。目前,该项技术已在贞丰县者相二金矿大精查项目中实现了成功应用。

绿色勘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省地矿局副局长朱春孝说,目前,贵州绿色勘查主要通过事前调查评估、事中跟踪管理、事后总结评价,采用先进工艺技术手段、环保节能设备和材料;控制和减小对地貌、地表植被、水系的扰动和损坏,保护地表植被及耕作层,减少占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做好岩土渣、各类材料围护、边坡防护等,防止扩散以造成对土地压占并引发灾害。

贵州将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持续加强地质科技创新,强化人才团队建设,严格执行自然资源部《绿色地质勘查工作规范》,为实现找大矿、找富矿,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要素保障。

生态修复产业兴

8月30日,村民驾驶收割机在遵义市新蒲新区民主村酿酒高粱种植基地开展机收作业。

近年来,新蒲新区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等措施,将一块面积约66万平方米的弃土场改造成为酿酒高粱订单种植基地,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发展酿酒高粱订单种植,推进酿酒高粱订单化种植、精细化加工、品牌化营销,助力乡村振兴。酿酒高粱已成为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简垦 摄 (贵州图片库发)

小秸秆开启“逆袭”路

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一车车高粱秸秆、玉米秸秆等农业“弃物”被粉碎机“吸走”,经粉碎、压实、包膜和密封后,变成了一袋袋营养成分高且更耐贮存的优质饲料,最后装车销往周边开阳、息烽、金沙等地的各大养殖场。8月24日上午,在位于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三合村的牧草加工场,记者目睹了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处置过程。

“这些秸秆经过加工发酵后成为青贮饲料,可以直接喂养牛羊,价格随市场变动,目前一吨能卖400元至800元不等。”三合村党支部书记陆胜军介绍,以往村民完成秋收后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农业“弃物”,只能烧掉,破坏了自然环境。为改变这一现状,2017年,村集体独资企业——修文五化养殖有限公司投资58万元,在村中心龙洞组073县道旁修建了占地约1200余平方米的牧草加工场,主营农作物秸秆的收购、加工和销售。

据介绍,目前,三合村每年可产生4000余吨农作物秸秆,牧草加工场在消耗掉本村的秸秆之外,还有余力帮助处理其他村的农业“弃”物,同时还带动解决了20多位脱贫户的就业难题。

从农业“弃物”到“宝物”,小秸秆的“新出路”,既增加了农户收入,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可谓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记者了解到,在贵阳贵安的广大农村,像三合村这样的案例并不是个例。

位于息烽县石硐镇的贵阳市2.5万亩高标准设施蔬菜保供基地,运营方贵阳市菜篮子集团有限公司专门购买了一套秸秆粉碎机器,通过将秸秆和蔬菜残渣粉碎后加养殖畜粪再加入腐熟剂混合堆肥,充分发酵后获得优质有机肥,还田用于蔬菜种植。开阳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贵州地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本地种、养殖业有机废弃物的收集及无害化处理,通过先进的生产技术变废为宝,专业生产“纯天然生物有机肥料”。

记者从贵阳市农业农村局获悉,近年来,贵阳贵安坚持加大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基料化“五化”资源化利用规模,多途径、多层次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2023年,贵阳市农业农村局批复实施7个绿色田园项目,集中打造秸秆综合利用样板。截至目前,共计发布秸秆综合利用收储主体115家,拟收储油菜、水稻、玉米、小麦、烟草等各类秸秆总量近7.35万吨,落实油菜秸秆综合利用面积44.59万亩,建立肥料化、饲料化和基料化等基地5个,打造油菜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9个,示范面积共有2310亩。

据介绍,下一步,贵阳市将切实加大农作物秸秆“五化”资源化利用规模,进一步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逐步壮大市场主体,不断完善市场运行机制,更加优化产业化利用结构,努力实现秸秆露天不焚烧、资源不浪费、环境不污染。

【生态视窗】

南明河:细“治”入微 岸绿景美

——探访贵州美丽幸福河湖系列报道之一

近日,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发布《关于2023年度美丽幸福河湖初评结果公示》。根据《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评定管理办法(试行)》,经市(州)自评推荐、省级评定,确定贵阳市南明河、遵义市赤水河(遵义段)、黔西南州万峰湖(贵州段)3条(个)河湖为2023年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本报推出探访贵州美丽幸福河湖系列报道,深入探访3条(个)美丽幸福河湖的治水故事。

初秋,行走在南明河畔,只见一河清水缓缓流淌,两岸植被郁郁葱葱,“南明河现在的环境真好,河水清澈,空气清新。我每天都会来河边散步,一早一晚,两小时左右,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刚刚退休的市民俞永强告诉记者。

南明河,是贵阳的“母亲河”。20世纪末,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排河里,导致河道丧失自然净化的能力,水体开始变黑、变臭,水生态系统完全崩溃。南明河从市民的直接饮用水源变为劣Ⅴ类水质,“游泳垂钓、淘米浣衣”的美好情景不复存在,成为一条“失去生命的河流”。

2012年以来,贵阳市制定强有力的整改措施,按照“控源截流、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的思路,持续推进南明河综合治理,致力于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鱼翔浅底的“母亲河”还给市民。昔日“失去生命的河流”,正朝气勃勃,焕发着无穷的生机。

南明河沿线分布着19条大沟,在治理中新建污水管网65公里、改造排口263个、分离3.5吨/天清水入河……实施19条排水大沟整治工程,占南明河治理工程总量的17%—20%,起着疏通南明河“血脉”的作用。

既要治理见成效,也要环境显优美。通过“地下建污水处理设施,地上建商业综合体、公园广场、体育场等”模式,南明河沿线新建、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33座,污水处理能力从之前的99万吨/日提高到183.5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8.42%,保障南明河充足生态基流的同时,也有效改善了河流自净能力,实现土地集约、环境友好、资源利用。

2018年以来,南明河干流及支流新增监测断面15个,建设完成14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对南明河水质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建立了贵阳市排污口整治动态化管理平台,实现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工作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市民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入河排污口的相关信息,进行监督。

为了推动南明河流域水质及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水体保护水平,贵阳市根据管理需要,修订了《贵阳市南明河保护规定》,出台了《南明河流域断面考核及奖惩办法》,在南明河保护范围内禁止擅自填堵、缩减、覆盖和硬化河道,进一步对南明河水体、设施和景观等实行加强保护。

2022年河湖健康评价结果显示,南明河全河段都表现出健康状况,其中花溪河断面、小车河断面丰水期评价结果接近非常健康状态。较2019年南明河贯城河-分洪隧道口断面不健康、南明河普渡河断面亚健康状况,南明河已在“康复”。

经过治理,南明河全流域25处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干涸了近20年的贯城河重现生机,7条主要支流水质稳定达标,河流自然岸线占比达到90%左右。截至目前,南明河上2个水文站点的生态流量达标率100%,沉水植物覆盖率达80%,有鱼类22种、底栖动物49种、湿地植物140种、藻类163种,实现了“有河有水、有水有鱼、有鱼有草”的水环境治理目标。

南明河综合治理的成功实践,也让贵阳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一个喀斯特地貌下成功实践分段式污水治理思路的城市、第一个建设分布式下沉污水处理生态系统的城市、第一个水环境治理领域先行先试PPP模式的城市、第一个在城市内河治理中提出并使用浅层好氧生态河道治理技术的城市。这些“第一”为喀斯特地区流域治理打破“反复治、治反复”局面提供了宝贵经验。

【生态快讯】

省生态环境厅

部署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控工作

近日,为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3年秋冬季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控工作视频会议,分析秋冬季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污染趋势,安排部署下半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控工作。

同时,下发有关通知,指导各地细化工作目标,突出抓好工业企业、餐饮烧烤、低空散烧、秸秆焚烧和建筑工地等重点污染源管控,最大限度压减污染物,进一步加强污染天气应急处置,严防污染天气发生,并制定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控督导方案,明确督导内容和重点,从日常、应急、专项三个方面开展现场督导,确保各项方案措施落实到位。

对于“中元节”“春节”等重点时段,要求各地加大文明祭祀宣传引导力度,划定禁燃禁烧区域并设置集中焚烧点,以疏堵结合的方式,强化节日燃放烟花爆竹和祭祀焚烧污染管控。

通过会议动员、文件部署、督导帮扶等方式,省生态环境厅指导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聚焦夏秋季臭氧污染和秋冬季细颗粒物污染。目前,各地正积极推进今年秋冬季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控工作。

打通收集转运“最后一公里”

我省试点危险废物处置方案

为进一步优化“小、散、乱”危险废物收集转运体系,实现危险废物收运及时、安全处置,近日,省生态环境厅印发《贵州省废矿物油和小微企业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转运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到2023年年底,合理确定废矿物油和小微企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主导单位、收集单位,试点时间内基本建成废矿物油和小微企业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转运体系。

废矿物油和小微企业危险废物存在收集难、处置难、监管难等问题,《方案》将打通废矿物油和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转运“最后一公里”,有效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

试点范围为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以及小微企业危险废物。其中,中小微企业包括:危险废物年产生量在10吨以下(含10吨)的工业企业;机动车维修、机动车燃油零售等行业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学校、检测检验技术服务等行业实验室;社会源。

以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或涵盖小微企业危险废物的利用处置经营单位为主导单位,统筹整合持证收集单位,支持试点单位建设区域性收集网点和贮存设施,建立“收集网点→集中贮存点→主导单位”的三级定向收集转运模式,鼓励试点单位为小微企业提供危险废物管理方面的延伸服务。

同时,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将依法加强对试点单位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移、处置、利用等过程的环境监管,将试点单位作为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重点,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行为。

贵阳贵安

民间河长巡查贯城河分洪隧洞

近日,贵阳市贯城河分洪隧洞巡查活动举行,贵阳贵安民间河长、贵阳贵安河长制办公室、贵阳黔仁生态公益发展中心等相关单位人员参与本次活动。

在贵阳市河湖保护中心灾害防御科工作人员带领下,民间河长从水东路红岩桥附近贯城河分洪隧洞与南明河交汇处进入隧洞开展巡查,沿途了解隧洞内设施运行与管理情况。

据悉,贵阳市贯城河分洪隧洞工程,是贯城河综合治理工程的一期工程,是国家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贯城河分洪隧洞于1998年启动修建,2000年竣工投入使用;隧洞宽5.5米,洞道全长3.26公里,设计最大排污量3立方米/秒,最大泄洪量为100立方米/秒,可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贯城河分洪隧洞建成投入使用后,有效地保障了喷水池、大十字一带低洼地区的安全,已成为贵阳市城市防汛的重要设施。

参加巡查的民间河长纷纷表示,巡查活动非常有意义,让大家了解到贯城河分洪隧洞在贵阳城区防汛与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学习了新知识,也期待未来能继续为贵阳贵安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阳彩臂金龟在凤冈现身

凤冈县发现的阳彩臂金龟。(凤冈县林业局供图)

近日,凤冈县林业局在进化镇一农户家中发现一只体型较大的甲虫。经现场观察、形态比较、查阅文献资料和咨询省市相关专家,该甲虫鉴定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阳彩臂金龟。

阳彩臂金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红色名录)上的珍稀昆虫,系中国二级保护动物,1982年曾宣布灭绝。据相关资料记载,此前我省仅在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过阳彩臂金龟。

在林业部门专业人员指导下,已将这次发现的阳彩臂金龟放生。近年来,凤冈县以林长制工作为依托,不断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全县生态持续向好,野生动物种群逐渐恢复,数量不断增多,屡次在县域内新发现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秋时 田菊 尚宇杰 王瑶 王剑 王远柏

编辑 张弘弢

二审 王远柏

三审 谢巍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