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广告

手机

全国政协常委刘同德:加快构建青藏高原基础研究制度支撑体系

全国政协常委刘同德:加快构建青藏高原基础研究制度支撑体系

中新建电力集团3GW“光伏防沙治沙”及生态农业工程正式开工

中新建电力集团3GW“光伏防沙治沙”及生态农业工程正式开工

家电

全国政协常委刘同德:加快构建青藏高原基础研究制度支撑体系

来源:腾讯网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之源。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在全国政协常委,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同德看来,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加强青藏高原基础研究,既是重大的科学命题,也是关乎国家生态安全、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

刘同德表示,基础研究对高原科学和青藏高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大基础性作用。“正在进行的第二次国家青藏科考更是形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性理论成果。总体看,青藏高原基础研究成果突出,成效显著,有效支撑了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但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与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比,还存在诸多困难和不足。”刘同德如是说。

刘同德表示,目前,青藏高原基础研究投入少,原创力量薄弱,重大战略需求支撑不足,核心技术亟待突破,区域基础研究竞争力弱。因此,加大相关领域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势在必行。以青海为例,目前全省仅有1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缺乏国家级基础研究平台。每年能够争取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足百项,争取经费仅2000万元左右。特别是,区域基础研究人才和团队短缺,企业基础研究人才尤为匮乏。青海省仅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目前尚无国家“杰青”和“优青”人才,高层次基础研究领军人才严重缺乏。2021年,青海西藏两省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分别仅为0.80%和0.29%。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何依托独特的资源和高原优势,全面加强特色基础研究,加快构建青藏高原基础研究制度支撑体系?刘同德表示,青藏高原集西部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于一身,发展底子薄、发展不足仍是阶段性特征。良好的基础研究生态还未建立,破“四唯”有进展,立“新标”仍在路上。

为此他建议,一是加强青藏高原地区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最为独特的地理单元和高寒生态系统,是科学研究的天然试验场。建议聚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背后的基础科学问题,制定出台支持青藏高原地区基础研究中长期规划,明确研究方向,专设重大基础研究科技专项,以科学规划、明确可行的战略目标为牵引,依托中国科学院及青藏高原各省区,以多元化、体系化协同作战方式联合攻关,形成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和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

二是支持建设青藏高原相关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欠发达地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加快培育建设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地方发展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进而带动相关学科和人才队伍发展,实现基础研究新突破。

三是以提升基础研究人才质量为目标,建立健全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人才帮扶机制。围绕大气科学、高原医学、盐湖研究、高原种质资源等高原科学重点基础研究领域人才需求,通过由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高水平人才带队的“组团式”帮扶,对域内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精准援建,尽快提升学科发展水平,加强基础研究后备中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四是以实现基础研究经费多元投入为目标,建立健全基础研究投入制度。建立中期财政科技预算规划机制,保障中央财政科技支出中支持青藏高原基础研究经费稳定增长。加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力度,在设立地区基金的基础上再增设地区重点项目和地区“优青”、“杰青”等人才培养项目。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基础研究的畅通渠道。

五是以激发基础研究人才研究动力为目标,建立健全基础研究环境制度。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深化科研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从“引、育、评”三个维度建立全过程全要素的人才工作体系,鼓励兴趣驱动的自由探索,强化有组织的基础研究。以破“四唯”和立“新标”为突破口,建立与科学发展规律相适配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实施科研成果赋权制度措施。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8月29日 第05版)

记者:李元丽

版面编辑:李元丽

新媒体编辑:莫愁

审核:周佳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