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广告

手机

高温成中国队最大苦主,若不是武磊高光表现,国足或已被淘汰_全球速讯

高温成中国队最大苦主,若不是武磊高光表现,国足或已被淘汰_全球速讯

郑州市北林路街道加强征兵宣传  激励有志青年参军报国_每日视讯

郑州市北林路街道加强征兵宣传 激励有志青年参军报国_每日视讯

家电

环球关注:【考据】《崩坏3》主线剧情阅读笔记-第33章-(3)

来源:哔哩哔哩

前排说明


【资料图】

此系列为对《崩坏3》主线以及相关剧情中所引用/化用内容(主要是文学作品)的考据整理。待整理完毕后会以网盘形式分享我搜集到的电子书资源。

部分内容会附带一些点到为止的解读(仅代表个人观点),毕竟有些内容还是有点晦涩的,需要一些创作背景之类的知识辅助理解;同时也欢迎不一样的见解。

大部分都只标明出处和进行基础释义,以免造成观点的先入为主,避免越俎代庖剥夺属于每个人的主动思考的乐趣。

本意是为大家理解剧情与独立思考提供方便;若通过这一渠道能够增长见识,拓宽眼界,自然更好,我做的事也算有价值。

*【该内容也将由我本人(虎扑同名)同步发布于虎扑「崩坏3」专区,以及B站文七传个火——文七老师的崩坏3主线剧情直播录像下评论区的笔记,但因B站的编辑功能问题,内容会有一定修改。

如果希望对于崩坏3的故事得到一些不一样的思考和理解角度,那在此强推文七老师

.哲学方面自认没那个能力,所以就不做了,但同样会根据文七老师的解读,单独整理出相关的参考书目。】*

系列目录

【考据】《崩坏3》主线剧情阅读笔记-间章&第32章

【考据】《崩坏3》主线剧情阅读笔记-第33章-(1)&(2)

【考据】《崩坏3》主线剧情阅读笔记-第34章-(1)

【考据】《崩坏3》主线剧情阅读笔记-第34章-(2)

【考据】《崩坏3》主线剧情阅读笔记-第34章-(3)

【考据】《崩坏3》主线剧情阅读笔记-第35章-(1)

【考据】《崩坏3》主线剧情阅读笔记-第35章-(2)

正文

1.「将军,你的坦克很强大,

它可以摧毁森林,碾碎成百的人。

但它有一个缺点:

它需要一位驾驶员。」

「将军,你的飞机很强大,

它飞得比暴风还快,驮得比大象还多。

但它有一个缺点:

它需要一位修理工。」

「将军,人是很有用的,

他会飞,他会杀人。

但他有一个缺点:

他会思考。」

——贝尔托·布莱希特,《将军,你的坦克很强大》

注:实际上各位与布莱希特早就见过了,因为“打破第四堵墙”就是他的主张。

(但“第四堵墙”不是他,是由法国哲学家狄德罗提出的。“第四堵墙”是一个基于戏剧表演提出,对艺术影响深远的哲学问题——它亦是「探讨“虚构”与“真实”的界限」这个母题的支流之一。)

这则诗歌的主题是“反法西斯”,是最后一句: 

“将军,人是很有用的。他会飞,他会杀人。但他有一个缺点:他会思考。” 

【比之坦克和飞机,人是能够主动思考的,是唯一一个可以自己驾驭自己的存在。正因如此,这是缺点:这是对自己、对人的存在——那“智性的原罪”的讽刺与厌弃。】

2.「灾难中是有欢愉感的。将一切摧残毁废是种诱人的行为。」

——拉斯·冯·提尔

注:来自对其导演作品《忧郁症》相关的专访:“忧郁症的欢愉”——电影手册(Cahiers du Cinéma) 2011年7-8月刊 N°669

3.「槲寄生」,“在某些神话里,它代表了「生命」;但在另一些神话里,它又和「死亡」息息相关。” 

注:与北欧神话中「光明之神」巴德尔之死有关,不同的版本有不同角度。目前主流的两个版本其一来自《埃达》,另一来自《丹麦人的事迹》。略长,且人物关系较多,直接百度即可,我就不再赘述了。

4.「长眠此地,只因我们并未选择活下去。那会使孕育我们的土地蒙羞受侵。」

「生命,诚然不可轻易失去。但年轻人无所顾虑——我们又恰好年轻。」

——此铭文位于亚得里亚海维斯岛英国战争公墓中的纪念碑,作者A. E. 豪斯曼,写于1919年。

——收录于由萨缪尔·法努斯所编著的《墓志铭图书馆》

注:原文如下——

Here dead we lie because we did not choose.

To live and shame the land from which we sprung.

Life, to be sure, is nothing much to lose;

But young men think it is,and we were young.

——. Housman

5.「威尼斯已经物是人非,最好的希腊岛屿正在加速沉没。但正是拥有,而非保留,才值得珍爱。」

——杰克·吉尔伯特,《被遗忘的巴黎旅馆》

注:以「威尼斯......才值得珍爱」一句为界,可以把这首诗看作前后两个部分。

前半部分,以最后一句为主旨,可以解读为:人是不可能永远「保留」一件事物的——或因为人自身的有限性:丢失、遗忘,或者衰老死亡;或因为事物本身就在变化,就是留不住的存在——人只能在有限的时光中去「拥有」。正因如此,「拥有」才是真正值得珍爱的,在拥有时珍惜,尽情享受;哪怕将来失去,哪怕带来痛苦,也保有一份拥有过的事实,回忆中的喜怒哀乐皆为珍宝。

“当吉尔伯特说他曾经居住过的巴黎已经消逝,他并非是对自己的青春进行浪漫化的表达与缅怀,而是陈述一个平淡的事实。他知道我们无法保留任何事物,因为我们的个体记忆辜负了我们,因为我们的集体记忆很快就遗失。他意识清醒地知道诗歌的意义——对他的生命和他的劳作——必须保存关于永久丧失之物的某些脆弱的联系。”

后半部分,与前半部分是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关系,由字面通达主旨。

“我们可以析离出吉尔伯特与金斯堡对待事物态度的分型。金斯堡颓废的形貌后掩藏着一个完美主义者,他总是致力于让一切行为、思想与文本都直指终极的完美,而难以完美的现实使得他的尝试注定挫败。而吉尔伯特如此“贪婪”地面对这个世界,哪怕知晓星光如同此刻被注视的回忆一样,都只是“它们曾经的样子”,哪怕“诗歌说谎,语言失真”,哪怕主体在世界之中陷于自身,吉尔伯特还是选择在上帝终将一切收回的紧张感下,尽情地去体验这个世界,爱这个世界。”

可以看看这篇文章收录的内容:大诗人:杰克·吉尔伯特(尤其是第一篇《杰克·吉尔伯特:谈1965年美国诗坛)能更好地把握到杰克·吉尔伯特的思想和观念。

[文章链接:/note/773758252/?_i=57507892TfoqAp,78611977Ckiki0]

【在我个人的理解中,鸭鸭妈妈一开始选这一句作墓志铭,应该多是因丈夫的死亡而悲哀:人生无常,就这样简单而突兀的消逝,除了一块石碑之外,再无人知其存在、晓其故事,尤其结合前述条目[4.]中豪斯曼写就的铭文,更显遗恨。因此她希望能用这种方式让这个世界能记住有这样一个人来过、存在过。

后来,她觉得“根本没多少人会记得自己,这样显得有些自作多情”,就打算放弃这样做。直到与米丝特琳相遇,在这番奇遇带来的重大抉择下,产生了新的想法。

虽然后文没有给出,不知具体如何,但大方向是可以确定的——她完成了对这种悲观情绪和思想的超越,从“对有限和无意义的恐慌”中跳脱了出来,转而找到了更加值得付出一切的事物,并且以扬弃「保留」的姿态与意志选择「拥有」,此时反倒是更接近这首诗和杰克·吉尔伯特的本意的;同时也达成了对米丝特琳的教导:米丝特琳的「转录」不正是更加看重「保留」吗?】

6.「芭芭雅嘎(Baba Yaga/Баба-яга)」:林中恶魔

斯拉夫文化中的女巫,又叫雅加婆婆。

注:住在森林深处中的神秘老妇。在俄国童话中是一个专吃小孩的邪恶形象,可称俄国张辽(什

但在另一些故事里,是一个热情好客、愿意为不惧造访她的人提供明智建议和提示的慈蔼婆婆。

【这里更侧重米丝特琳的特殊性,将其视作夺人性命的女巫/恶魔了。毕竟除了一头白发,这怎么看都不是个老婆婆(欸嘿】

个人私货

1. 关于鸭鸭妈妈

单独拿出来,是因为我想到了我妈妈。

本来如果一切正常,高二那年我会有一个小我16岁的妹妹或弟弟。我们家在家庭关系上算是模范家庭了,所有人都很欢迎小家伙的到来,政策也允许。可惜的是,三个月的时候诊出胎心停了,一番辗转后还是决定流掉,这对一个40岁的母亲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我妈妈是很那种外柔内刚,非常坚韧的人,无论是做出决定还是结束之后,她都很理智,没有很激动,但是她之后的反应更让人担心。

我妈妈喜欢看书和写写随笔,会打扮自己,每天都很充实很有精神,因为她相信只有自己把生活过得充实,让自己看起来有精神,才能让身边的人也这样觉得,也这样去生活。但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样的一个人失去活力了,不再看书,不再打扮自己,整日在手机上看小婴儿的视频。有人在旁的时候,会拉着我们一起看。老爸请了假在家陪着,他告诉我她总是这样说:“你看,多可爱啊。”“小家伙多喜欢人。”我高中要住校,每到放假回家,我就在她旁边躺下,她会让我躺在她怀里,摸着我的头发说:“你看,这个小宝宝眼睛多漂亮,像你小时候。”说着说着,声音就逐渐哽咽——我知道每一句话都没有说完,都还有未曾出口的后半句。

自此之后,一旦涉及到这种话题,我都很难将“故事”只当作故事,将“案例”只当作案例。在另一个方面,我虽然认同剧情中米丝特琳对鸭鸭妈妈的质问(因为现实中这样的事依旧很多,比如有遗传缺陷的孩子,有先天疾病的孩子),依旧承认相关科学理论的科学性,但不会再用这些理论对个人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归因和批判——至少我觉得,那样做是「错位」的。讲道理就是讲道理,做选择就是做选择,如果出发点不是真切地为了母亲与孩子的切身利益,而只是为了单纯地“让一切合理化”,那不如不做,趁早闭嘴。

所以看到这段剧情的时候,我几乎是瞬间就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就算二者面临的境况可以说是天差地别。我的妈妈没有艰苦的条件,没有处于极端两难“保大保小”的选择,甚至可以说是只能单向的决定,也没有初为人母的青涩,早已知晓「养育」一个生命方方面面的不易,但是孕育这个小生命时的那种欣喜、期待与祝福,得知会失去这个小生命时的绝望、悲痛与祈求,并无半分不同。

2. 回到剧情相关(以下内容用在始源和终焉的问题上也是一样)

当时有些人提到了当初冰律的剧情,用这个来车,我只能说冰律篇的问题和本章的问题有本质不同:

冰律篇是由于内容量过少和环节缺失,导致了难以共情和难以理解。(冰律篇是「罪人挽歌」的延续和镜像,安娜就是“另一个琪亚娜”。安娜和陈天武的悲剧,让芽衣开始反思自己在处理琪亚娜的问题时有哪些误区,这一点怕是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理解到。这一点可以去看文七老师的这个视频,很清晰:【YYGQ动物园】深度解析“燃烧的条件”——阅读理解琪亚娜的成长之路)

而本章的问题(个人认为)是“要表达的内容本身完整,但没有充分考虑内容之外的内容”。该有的环节都有,前因后果也清楚,但内容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需要一定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即所谓“内容之外的内容”(在《崩坏3》里,这个方面也包括漫画和视觉小说与游戏本体分离的问题),也正是这一点诱发了观感的问题。在内容量和要表达的内容(即主题)的完整度上,本章没有什么问题;在此之外的内容可以少,可以没有,唯独不能多,哪怕牺牲观感也要保证与主题一致,不能割裂、不能偏题。这是我的观点。

那既然说到了内容量,索性就一次性把话说完。用数据来看看,想评价剧情是不是那么容易,只听别人说了几句,或者看了几个剧情梗概的视频就能轻易下定论:

不谈远的,就从雷律篇开始,不算支线,带战斗,无跳过,正常(或者较细致地阅读包括旁白在内的一切文本,略有偏慢的)速度下——

20年5-6月:16-17两章雷律篇,16章剧情流程首次逼近2小时,17章首次突破2小时,平均一章小时。有动画短片《罪人挽歌》。

7-9月:18-19两章冰律篇,平均一章小时。(你没看错。但是同期活动剧情《迷迭香的花语》有小时,质量也还可以)无动画短片。(这个确实可以归因到在剧作中的定位问题)

10月-21年1月:20-22三章识律篇,20章首次突破3小时,平均一章小时。有动画短片《渡尘》。

4-7月:23-25三章千律篇,23章首次突破4小时,平均一章小时(7月往世乐土上线,剧情第一章开始更新)。有动画短片《薪炎永燃》。

8月-22年1月:26-28三章带一间章奥托篇,间章小时,26章首次突破5小时,平均一章小时有动画短片《阿波卡利斯如是说》。(期间还进行了后崩坏书Ⅱ福斯湾和往世乐土第二章两个DLC的剧情更新)。

(2-3月:完成后崩坏书Ⅱ第二章和往世乐土第三章)

4月-8月:29-31三章乐土篇,31章首次达7小时,平均一章小时。有动画短片《因你而在的故事》。

9月至今(33章结束):间章小时,32章小时,33章小时。

这种时长几乎翻倍的增长,想用剧情的流程安排、战斗安排还有演出来水是不可能的,只能靠实打实的文本量,几乎无法注水的文本量,这是一切的基础,否则什么都不好说,就像各种意义上都有些尴尬的冰律篇。更何况在流程和演出上,崩三是一直稳中有进的。

我不多说什么,我只是想说,对剧情的观感也好,理解也好,评价也好,这些确实是相对主观的问题,见仁见智,有问题该说说,该批评就批评。但至少问题要真的是问题,要立在已有内容的基础上,不说全部,至少知悉主要情节和主要细节,知道其中的联系(而不是靠脑补),保持对内容创作者最基本的尊重,这不过分吧?

这样对那些叙事手法,语言表达,故事重心,情感表达,内涵表达的褒扬和批评才是立得住脚的。过于粗暴的对比和归因,我也可以粗暴地下判断:你就是没看到自己想看到的。而且你想看到的东西,对这个故事本身也许本来就没那么重要,甚至是相悖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