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广告

手机

通达集团(00698.HK)附属拟1.7亿元认购理财产品

通达集团(00698.HK)附属拟1.7亿元认购理财产品

美国大学校园枪击案亲历者:第一次与可能的死亡并肩,教授平静指示所有人向讲台靠拢

美国大学校园枪击案亲历者:第一次与可能的死亡并肩,教授平静指示所有人向讲台靠拢

家电

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出台《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来源:青岛财经网

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

青岛市坚决贯彻党中央实施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战略部署,近日,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海洋发展局印发《青岛市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十大工程,努力在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应用基地、智慧农业先行区和设施农业标准化园区等工作上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突出“三个构建”,推动现代设施农业稳步有序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加强谋划设计,构建“一张图”统筹推进格局。按照“一年开好局、两年打基础、三年创一流”的总体思路,以推广应用设施农业新材料、新装备、新技术和新模式为重点,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十大工程,因地制宜地统筹推进现代设施种植业、设施畜牧业、设施渔业和仓储保鲜、粮食烘干等物流设施建设,提高设施农业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水平,加快构建布局科学、用地节约、智慧高效、绿色安全、保障有力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格局。

锚定目标任务,构建“一条线”稳步提升规划。按照“稳扎稳打、抓实抓细、善作善成”的工作总基调,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到2025年,全市设施蔬菜产量比重达到25%,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科技进步贡献率和设施种植业机械化率分别达到72%和58%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5%以上。到2030年,把青岛打造成全国现代设施农业的引领基地、示范窗口、聚集高地。到2035年,全市设施农业全面升级,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优质化食物消费需求。

强化项目管理,构建“一套库”滚动接续机制。按照“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要求,建立现代设施农业重点项目库。以年度为单位,实行动态调整,滚动发展。加快现代设施农业重点项目实施,推动储备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产,尽快扩大规模效益。积极发挥重点项目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带动全市现代设施农业整体水平提升。

实施“十大工程”,推动现代设施农业智能高效发展

优化现代设施农业空间布局。一是实施节能宜机型现代设施种植业工程。以稳产能抓改造为重点,发展节能节本、高产高效新型现代设施种植业。二是实施高效集约型现代设施畜牧业工程。以转方式提效率为抓手,坚持“稳猪、扩牛、增羊、壮禽、强奶、培新”,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养殖。三是实施生态健康型现代设施渔业工程。以扩产能调结构为重点,稳步扩大深远海养殖规模,打造陆基育种、近海驯化、远海养殖、综合加工的深远海绿色养殖新模式。

加强现代设施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一是实施现代设施农业科技攻关工程。健全设施农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完善现代设施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动一批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二是实施现代设施农业装备研制工程。引导支持农机、数字农业装备企业集中攻关突破一批关键农机装备,建设设施农机装备研产推用贯通试点基地,加快节能节地的新型装备、材料与设施应用。三是实施现代设施农业先进技术示范工程。积极促进各级农技推广机构同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高校进行分布式点融、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覆盖式网连,构建“一主多元、多元融合”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推动现代设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实施现代设施农业产业链拓展工程。大力发展集约化育苗,集中建设一批现代化设施育苗中心。完善仓储冷链物流及烘干加工设施,加快建成冷链物流节点设施网络和粮食产后减损绿色烘干体系。二是实施现代设施农业新业态提升工程。培育发展农村电商、农事体验和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由卖农产品向卖风景、卖服务、卖体验转变。

加快现代设施农业绿色低碳转型。一是实施现代设施农业产地环境净化工程。广泛应用绿色防控技术与先进高效植保机械,深化设施渔业养殖尾水治理,支持发展种养循环农业,促进生产生态协调发展。二是实施现代设施农业节能减排工程。探索设施农业热电联产、畜牧养殖+光伏等节能发展模式,推进大棚温室节能改造和绿色建设。加快“固碳减排”“生态低碳”新技术和新装备在设施种养领域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提升精准化管理水平。

着眼“四个强化”,推动现代设施农业扎实有力发展

强化财政投入“增实力”。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带动作用,重点支持示范面广、带动力强、引领性高的设施农业关键技术和先进设备。鼓励各级对设施农业建设给予贷款贴息。引导各级地方政府部门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大对现代设施农业支持。

强化金融支持“聚动力”。鼓励金融机构根据设施农业特点设立专属金融产品,将设施农业经营主体纳入信贷直通车范围。支持按市场化原则开展设施农业再保险。鼓励投贷联动,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打捆打包按规定由市场主体实施。落实好现有农业保险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开展设施种植、设施畜牧和设施渔业保险。做好项目储备,及时列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项目库,引导撬动金融信贷,加大设施农业重大项目融资支持。

强化项目引导“挖潜力”。各区、市加快编制农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现代设施农业发展需求和项目安排,严格落实耕地种植用途管控要求,引导项目科学合理利用各种非耕地资源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新建设施不占或少占耕地,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同步考虑现代设施农业用地需求和布局。

强化主体培育“激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整合行业资源,推动现代设施农业提档升级。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聂艳林  通讯员 张敏

责任编辑:李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