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广告

手机

处暑时节田管忙

处暑时节田管忙

四部门研究部署抓好今年遏制“天价”月饼工作

四部门研究部署抓好今年遏制“天价”月饼工作

家电

杭州探索“医—康—教”一体化综合康复服务模式

来源:金台资讯

8月25日是第七个残疾预防日,近日,杭州市上城区彭埠街道“小蜗牛”融爱联盟组织在上城区融爱儿童成长中心成立,这是融爱星践行“浙有善育”发展理念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两年,融爱星依托彭埠街道力量,以特殊儿童及家庭为主体,联合医院、康复中心、学校、社区、企业、群团等组织,打造全方位的“医—康—教”一体化综合康复服务模式。

医康一体有保障


(资料图片)

在彭埠街道出生的小安(化名)已经3岁多了,开口说话的次数很少,总是跑来跑去顾自己玩,偶尔有呼名反应。家人忙于经营,并没有特别关注孩子的异常。在2022年世界孤独症关注日的宣传期间,小安的父母接触到融爱星和彭埠街道的志愿者团队,随后参加了在杭州某医院开展的早期筛查公益义诊活动,这才开始正视孩子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小安被确诊为“孤独症”后,其父母选择了具有市级残疾儿童定点资质的融爱星融爱儿童成长中心,开始了小安的康复之路。

早期筛查、精准识别、及时干预对孤独症儿童尤为重要。这两年,融爱星围绕国家卫健委发布的《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开展了大量的科普宣传工作,让更多人认识孤独症、了解孤独症,关心关爱儿童成长。

同时,融爱星与杭州某医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打通医保入口,让家长们能享受部分费用医保报销,为更多像小安这样的特需儿童家庭提供优惠。

康教一体促成长

融爱星以康复系统评估为基础,根据个体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设置符合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使儿童在“生活适应、社会交往、沟通与语言—言语、认知、运动”五大核心发展领域的问题得到有效干预和解决。同时,与幼儿教育有效衔接,实施“半日教育、半天康复”的康教模式,在实践探索中,形成“康复教育评估—个别化康复教育方案制定—康复教育方案优化调整—康复教育方案效果评估”的动态循环工作流程。

为了让特殊儿童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让课堂更加立体化,融爱儿童成长中心还设置了丰富多彩的融合教育活动,请彭埠街道辖区内的社区利用中心的农疗基地开展融合活动,让特需儿童和普通儿童一起深入大自然,一起感受传统文化,一起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让特需儿童融入主流学校和社会中。

在彭埠街道的促成下,辖区内的夏衍第二小学以为融爱儿童成长中心的特需儿童提供实景教学环境为契机,积极创设融合教育氛围,为进入学龄教育的儿童打好入校的基础。此外,彭埠街道成立了以街道为中心、融爱儿童成长中心为主体,联动周边学校、托幼机构、社区、企业等单位的彭埠街道“小蜗牛”融爱联盟组织。

就业支持助发展

“您好,欢迎来到融爱星,我是在这里工作的员工,我叫陈欣。”在融爱儿童成长中心有位“心青年”(心智障碍青年),每次有初访的客人,他都会向对方这样介绍自己。

陈欣出生于2000年,是名听力障碍和发育迟缓的“心青年”。他在融爱负责门岗管理、行政助理、教师助理等多个岗位的部分工作职责,他还喜欢和客人聊他的漫画和摄影。现在的他除了常年需要佩戴人工耳蜗来保持听力之外,看起来和常人并无异处。

早在2020年陈欣便完成了融爱星面馆的就业培训,成为了面馆的“金牌店小二”。2022年2月,心智障碍人士就业培训基地在融爱儿童成长中心落地。借着这次职业培训,陈欣回到了融爱星。

据悉,融爱星就业培训基地提供完备的职前教育,开设有理论课程、实务课程、门店实训等多项课程,并开展丰富的社会融合活动,建立星星志愿服务队,帮助更多“心青年”接触丰富多样的社会场景。同时,通过自主就业和辅助性就业等形式,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就业。

一直以来,彭埠街道大力支持融爱星在“医—康—教”一体化综合康复服务模式上的探索和实践,共同促进街道整体的助残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和规范化。

融爱儿童成长中心校长章碧君表示,目前在彭埠街道已形成残联、教育、卫健、民政、妇联、团委、企业、社区等多方的沟通和联动机制,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康复服务高质量发展,希望未来能够形成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医—康—教”一体的“融爱方案”并将其传播出去,造福更多的特需儿童及其家庭。(吴马丽、方辉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