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广告

手机

逾26亿!盘古钠祥钠电池研发总部及制造基地项目落户江苏锡山 环球热议

逾26亿!盘古钠祥钠电池研发总部及制造基地项目落户江苏锡山 环球热议

天天视讯!文明旅游在行动 | 别让不文明行为煞风景

天天视讯!文明旅游在行动 | 别让不文明行为煞风景

家电

“希望为留住传统手艺尽一份力” 世界动态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二〇二二年,在中国驻巴黎旅游办事处、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法国营销中心联合举办的贵州非遗展暨贵州文化旅游推广活动中,“村族”品牌展示贵州民族服饰。

受访者供图

贵州大山里,亮闪闪的苗族银饰装点着村民生活;万里之外的法国巴黎,富有民族特色和现代艺术感的银制耳饰、戒指、手链、项链惊艳外国顾客。


(相关资料图)

2021年,吴迪从英国毕业后,在巴黎创立了民族首饰品牌“村族”,为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艺术出海尽一份力。

扎实调研

2019年,吴迪带着对民族艺术的热爱和探寻文化共生的情怀,辞去国内的工作,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攻读社会学硕士。求学期间,她深入贵州村寨,进行少数民族相关的社会学研究。

“我早就听说雷山县控拜村、麻料村是当地的‘银匠村’,家家户户都打银。但当我满怀期待到达村子后,才发现年轻人普遍外出打工,留在村里做银饰的基本只剩老人。”吴迪说,“这让我非常难过。我希望能为留住传统手艺尽一份力。”

在贵州,吴迪走访了近20个苗族、侗族、瑶族、水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传统村寨,深入当地百姓生活、采集影音资料。独自在公共交通不发达的山里调研,她要么徒步,要么搭乘村民的车。许多村子里没餐馆,总有村民邀请她到家里吃饭。淳朴、热情的村民让吴迪感动,当地的特色文化则令她眼前一亮。

“我看到村民腰封上的一种小花纹路很可爱。当地匠人却告诉我,由于模具丢失,他们已不再制作这种纹路。我觉得特别可惜,于是自己动手制作模具,并把这种小花纹路用到了我的设计中。”吴迪说,“当下,村民为了迎合游客喜好,倾向于做商业化产品,对传统民族图案不重视。模具一旦丢失,很少有人愿意进行复原,结果就是相应的图案很难继续流传。”

让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底蕴深厚的文化与西方的社会学理论进行碰撞,吴迪的硕士论文得到了教授好评。而吴迪与贵州村寨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逐渐消逝、村民缺少增收渠道的现状始终牵动着她的心。2021年,吴迪的品牌“村族”正式创立。两年来,她已与贵州30多名匠人建立合作关系,其中不乏非遗传承人。

她将少数民族元素和西方文化元素融入设计,形成了独有特色。比如,在以贵州“窝妥纹”为基础设计的戒指上,吴迪添加了风铃和西方文化中常见的四叶草图案。“如果戒指上只有窝妥纹的几何图样,会有些单调。加入西方元素,不仅能让首饰设计更丰满,也更容易吸引西方顾客。”她说。

磨合创新

在与匠人合作过程中,吴迪面临着观念差异带来的挑战:“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他们节日多。而每逢节日,匠人们便会暂停工作、参加聚会,结果就是耽误了原定的生产计划。刚开始,我们因此产生了不少冲突。”

冷静下来后,吴迪意识到,民族艺术必须扎根于当地村寨、出自土生土长的匠人之手。如何在不打破村民生活常态的同时,保证产品的按时供给?她为匠人开设培训课程,耐心讲解现代生产方式。情况逐渐有了改善。

与吴迪合作的匠人大多年长,不过,有一名年仅30多岁的吴师傅让她印象最深刻。吴师傅自幼跟随长辈学打银,手艺精湛,屡屡获奖。在家庭工坊中,他负责对体力要求高的环节,妻子负责烧白、组装等工作,二人配合默契。

“一次,为了创新视觉效果,我在手镯末端添加了较硬朗的直角造型。但是,吴师傅指出,它会使手镯佩戴起来很不舒服。这是我之前没考虑到的。吴师傅经验很丰富,常给我提出建议。”吴迪说,她与吴师傅的合作摆脱了一方设计、一方加工的传统模式,每一件作品都是双方探讨的成果,这种年轻人之间的思维碰撞让她感到十分有趣。

吴迪的真诚与执着打动了法国多个买手店负责人,他们的店都为贵州民族首饰提供了展示的窗口。“在法国,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设计的首饰很少。对于我介绍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这些买手店的负责人都很感兴趣。比如,苗银采用高温烧白工艺,比市面上的常见银饰更亮白,他们觉得非常新奇。”吴迪介绍。

依托“村族”,贵州银饰的路从中国西南山寨铺向了万里之外的欧洲大陆。“有时,村里一个家庭工坊每月能接到50多个订单,大大增收。”吴迪说。

搭建桥梁

在贵州,一些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民族文化多通过口述、音乐、舞蹈、服饰等形式传承。

“当地村民过节时,传统乐器的伴奏声、原生态的歌声与自然界中鸟鸣声和水流声交融在一起,特别打动我。”吴迪说,“一想到这些美妙的声音和场景正在消失,我就想赶紧记录下来,因此发起了公益的音乐和纪录片项目。”

近年来,越来越多欧洲人了解到古琴、古筝来自中国,但他们仍然会把芦笙当作日本乐器。吴迪为10多个村庄的苗族、水族、侗族、瑶族等各族村民与欧洲音乐工作者搭建了合作桥梁,邀请他们共同创作。在贵州山寨里,一群平均年龄约70岁的瑶族妇女唱起年轻时喜爱的情歌,忍不住流下眼泪。而在法国,当音乐人第一次听到吴迪录下的这段歌声,他们也感动得潸然泪下。

在吴迪眼里,各种民族艺术形式都是相通的。她记录下自己在少数民族村寨中听到的声音在水中振动形成的声波纹路,并通过十余道制作工序,把纹路融入首饰图案设计。在自己店铺举办的文化展示活动中,她播放了在贵州采风期间拍摄的纪录片,邀请外国不同族裔舞者随贵州民歌即兴起舞,获得现场中外观众好评。

“巴黎有不少贵州人。在这里,他们与故乡文化重逢,特别激动。”吴迪说,“有位美籍华人来到现场时,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但他看得特别投入,当场就下了单。还有一名法国女士,参加活动时特意戴上了在中国买到的苗族传统手镯。”

立足民族文化土壤钻研艺术创新,放眼世界舞台谋求长足发展。吴迪的努力使“村族”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吴迪说:“我一定会坚持做好这个带有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品牌,努力成为一个‘窗口’,让更多人领略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