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广告

手机

江苏皋鑫电子10亿元半导体芯片项目开工

江苏皋鑫电子10亿元半导体芯片项目开工

中兴通讯(00763)公布中期业绩 归母净利约54.72亿元 同比增长19.85%

中兴通讯(00763)公布中期业绩 归母净利约54.72亿元 同比增长19.85%

家电

中小学生游学:名校vs大厂

来源:晨枫

暑假到了,游学成为新时尚。中国家长向来对孩子教育舍得花钱,有旅游和教育结合在一起的好事,赶紧掏钱啊。

名校游学现在成灾了。北大清华校园本来就风景秀美,旅游是不错的地方。武大、浙大、厦大校园也很漂亮。复旦、交大、中科大的校园其实没有太大的看头,还有很多名校也如此,就是校园而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同时,名校就这些,太多的游学团蜂拥过来,人满为患,弄得限流。有些团在校门拍一张合影就算来过了。这种坑人的游学不办也罢。

即使进入校园,也就是走马观花看风景,一点有意义的事情都看不到。教室听课不可能,本来就是暑假期间;实验室不让进,不安全,也怕小孩子乱碰;办公楼看了也没意思;食堂、学生宿舍也不是重点。

最重要的是,到北清复交走马观花,顶多加强了“我以后一定要考到这里来”的信念。这本来就不是问题,不来也早激励得爆表了。但还是不解决孩子“以后读什么好”的问题。

现在另一路游学是到大厂。必须说,这比到名校有意义。在我的老东家那里,对当地高中生开放参观游学,还鼓励员工带自己的孩子“跟着爸爸(妈妈)的一天”活动,实地零距离跟着父母,看他们干活,甚至有机会在无伤大雅的地方动一点小手。

比如说,有过程仿真系统,从DCS控制台角度,与操作工看到的是完全一样的操作界面,可以设定正常运转或者事故后恢复稳定等多种场景。小孩子来了,设定一个简单的场景,他们可以在手把手指导下操作,很有成就感。说白了,这是百万美元级的超级电子游戏,但是“真的”,而不只是哄小孩的游戏,仪式感爆满。

仪电工会带着孩子钻机房,看着一排排服务器和连线终端,在海洋一样的闪烁的指示灯中间,这是只有科幻或者惊险电影大片里见到的东西,很少有小孩不肃然起敬的;看着机修工把复杂的设备大卸八块,看到机器的精密内部构件,也很少有孩子不肃然起敬的。

会有熊孩子问题吗?

不能说绝对没有,一方面在所有参观前有安全教育,在参观时保持安全距离,并有严格的个人防护装具。比如说,安全帽,护目镜,安全手套,等等。铁头鞋比较难办,工厂里不备这样小号的,这个只能例外了。必须用铁头鞋的地方也不可能带孩子去。必须带防护面具的地方肯定不能带孩子去了。

再说,熊孩子大多是窝里横。家里或者有家长在的地方,家长管不住,但在外面,尤其在陌生人面前和陌生环境下,反而像猫一样乖。安全教育和安全距离进一步确保熊孩子不敢熊。

但看到真正的工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未必长大后会干这一行,但对现代工业和科技的感性认识使他们能做出更好的理性抉择。

现在很多时候,高考报志愿是家长说了算。不仅有家长代办的因素,孩子也确实说不出来想报什么志愿。除了不着边际的“赚大钱”、“做宇航员”,即使想当医生、当科学家,对医生和科学家到底是干什么的孩子其实根本不知道。

大厂只是笼统的说法,还可以扩大到更多的机构。当然不可能解决所有的孩子想干什么的问题,但有了第一次感性认识,就有可能依据兴趣,主动探索更多的感性认识,最终摸索到自己想干什么。

家长代选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家长都喜欢认为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孩子很可能比家长想象的更成熟、更深思,也或许因为某种原因(比如家长的反对)而掩盖自己的想法。家长只了解孩子生活中需要通过家长的层面。爱吃什么,爱穿什么,爱玩什么,家长可能门清。但孩子在想些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也可能是家长最不了解的。

极端一点地说,孩子可能是家长在世界上最不了解的人,因为灯下黑。帮孩子代选高考志愿,无异于开盲盒。

家长代选还常常基于一厢情愿地认为某个专业对孩子最好,这个最好常常来自道听途说,并不一定适合孩子的兴趣和特点,更未必出自家长对相关专业的了解。

完全听孩子的也不好办,不光有孩子好高骛远的问题,最大的问题还是孩子根本不知道要选的专业是怎么一回事。

有限的感性认识肯定不解决所有问题,但打破了神秘感。只有建立起真正的“专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认知,才会去了解相关专业,才能确定是否适合自己。

当然,父母见多识广,对各种可能的专业选择都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对孩子的选择肯定有巨大参考作用。但现实是,大部分父母自己也不了解,或者对本专业(恰好孩子不喜欢)之外两眼一抹黑。这时根据道听途说帮孩子选专业,很可能造成很多纠结。

我碰到过读化工的博士到头来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工美设计,用纸板箱给儿子设计的家中儿童乐园那叫一个赞。她的化工博士论文通过了,也在干相关工作,实在是不喜欢,干一天皱一天眉头,但已经“太晚”了。职业上的纠结最后影响到生活,她的结局很不幸。

我还碰到过学医的,不仅医读出来了,连最尖端的专科也拿下了。按说钱途辉煌,但还是忧郁,因为他看到的不是充满挑战和成就的职业生涯,而是每天千篇一律的接诊、开方、开刀,钱哗哗流进来,但一眼望到头的生涯越看越没劲。但谈起天体物理,他就两眼放光。

越是聪明的孩子,越是不要贸然为他们设计人生。“你”不可能足够了解他们,“你”为他们开的盲盒要是开错了,痛苦的不仅是ta,还有“你”。一个朋友的大女儿被虎妈逼着读医,读出来了,但非常不开心。到了二女儿的时候,虎妈改行当猫妈了,撒手不管了,爱干嘛干嘛。为什么都要走弯路后才知道呢?

努力为孩子提供参考,但鼓励孩子自己选择。至少孩子选错了,不会怨你。这不是说随他们选什么,彻底撒手不管,而是要他们清楚:选择就要为结果负责。

我女儿想学考古,她对古埃及的东西特别感兴趣,高中就自学了古埃及文字,在卢浮宫里看说明的时候,还指出一个错误(当然,更可能是她自己看错了)。到了考大学的时候,我没有反对,但告诉她,你要想想二十年后你干什么,选择的专业是否能给你带来你想要的生活。她的数学、物理一般,生物、化学很好,后来她听从建议,选了神经科学,以后学医,选了老年精神病专业。这其实不是我想象的她的职业,我觉得神经科更适合,但她喜欢,听她的。她现在干得很好,也算专家医生了。

我倒是带着她看过我工作的地方。她没有选择我的职业,但她是知道了我的职业什么样子才没有选择,而不只是逆反心理。这很好,不是盲目地选择或者拒绝。

在这方面,大厂游学可能是好的开始。

实际上很多大厂有专门的公关部门,有接待参观和游学的能力。对高中生开放游学符合公司利益,名校最后不还是要求职嘛。

不光大厂,现代化农村也可以成为游学的目的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