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广告

手机

磨砂皮鞋子上油渍怎么清洗

磨砂皮鞋子上油渍怎么清洗

紫色连衣裙,充满了夏日的清新感和舒适感,展现女性的知性与优雅

紫色连衣裙,充满了夏日的清新感和舒适感,展现女性的知性与优雅

家电

黄冈:共绘和美乡村美丽画卷

来源:长江日报

阅读提示

中国未来乡村是什么样的?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让农民过上什么样的美好生活?


(资料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回答了这个承载着共产党人使命的时代命题,探索出了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造就千万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黄冈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殷殷嘱托,充分发挥“黄冈好山好水、好文化、好物产、好区位”比较优势,把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作为黄冈现代化建设的主攻方向,结合实际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运用共同缔造理念,促进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正在变成新时代黄冈版“富春山居图”。

龙感湖洋湖办事处洋湖滩社区和美乡村建设示范点,干净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房屋,清澈碧绿的河水,让人流连忘返。

仲夏时节的黄冈乡村山清水秀、景色宜人,随处可见“千万工程”生动实践留下的深深印迹。

在麻城市阎家河镇石桥垸村,昔日的臭水塘、旧茅厕、废弃学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水清景美的生态塘、整洁便民的新公厕、古色古香的休闲凉亭……石桥垸村成为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首批试点;

在黄州区陶店乡袁家铺村的万亩田园综合体,一片片香莲基地里荷花盛开,一栋栋果蔬大棚里瓜果飘香,一排排体验场馆里研学青少年络绎不绝……农文旅产业发展,让村集体年收入达250余万元。

在英山县红山镇乌云山村博爱食堂,每天吃饭时,大爷大娘们围坐在一起,享受温馨“食”光,75岁以上老人免费,60岁以上长者3元一餐。晚饭后,精彩的惠民演出,让村民在家门口过足“戏瘾”……

6月4日,市委书记李军杰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强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殷殷嘱托,学习运用浙江省“千万工程”经验做法,更高水平推进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生动的实践,美丽的昭示。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领悟真谛,从“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千村未来、万村共富”中探索真理,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一幅“生态美、产业强、农民富”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铺展。

蓝天白云下,一条25公里长的产业公路,环绕着团风县牛车河水库蜿蜒伸展,将沿线7个行政村一线串珠。

公路两边,白墙黛瓦的农家别墅错落有致;绿意盎然的茶园、果园、花园连绵起伏;各式各样的亭台楼阁、微型观景台、驿站,吸引成群结队的游客休闲观光……

“现在,沿线的7个村都成了打卡地,以前是脏乱差、出行难、发展难。”牛车河乡村振兴示范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牛车河水库素有“鄂东千岛湖”的美誉,但也曾一度蒙尘,周边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紧巴巴。

2021年8月,团风县启动建设以牛车河水库为核心的牛车河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打破地域界限,一体化规划沿线总路咀镇、贾庙乡、杜皮乡三个乡镇七个行政村,总投资1.3亿元,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人居环境改造、小型公益设施、农旅融合特色产业等方面46个项目,推动团风北部山区整体振兴发展。

团风县牛车河乡村振兴示范区一角

坚持系统思维,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收回牛车河水库的对外承包权,取缔网箱养殖,投放四大家鱼通过“人放天养”的方式来净化水质。示范区三个乡镇均配套建设城乡供水、污水处理、垃圾治理一体化工程,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

秉持共同缔造理念,开展脏乱差人居环境整治。建成25公里产业路、1座跨库桥、20个驿站及配套基础设施,断头路、瓶颈路彻底打通,三镇七村实现互联互通,群众出行更加便捷;累计拆除沿线废旧房屋、牛棚猪圈等36处,新建休闲广场、驿站14个、环库旅游公厕4个,形成“处处是风景、湾湾有特色”的格局。

“白坳村是牛车河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受益村之一,村民们真切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总路咀镇白坳村党支部书记郑怀章说,湾组生态环境的巨变,唤醒了游子的乡愁,倪振华等一批乡贤能人回流,兴办10个市场主体,发展农文旅特色产业,带动村里150多人就业,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去年村集体收入近50万元。

学习借鉴“千万工程”先进经验,推动发展理念深刻变革,乡村环境深刻重塑。昔日“脏乱差”到今天“绿富美”的故事,在黄冈比比皆是。

“看,卫生间墙面贴瓷砖,顶上吊了浴霸,热水器、洗手池、淋浴花洒、冲水便池一样不少。”浠水县蔡河镇杨畈村党支部书记查正松说,“厕所革命”曾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环节,如今,村里各家都拆了旱厕建起卫生间,各组建了水冲式公厕、无害化的人畜粪污处理系统,厕所连成网,清水入池塘。

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首批试点——红安县柏林寺村。

流水潺潺,亭台楼阁;村与塘相映生辉,山与水和谐共生……红安县七里坪镇柏林寺村,抢抓被列入全国第一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村机遇,引领群众治山治水,开展“四边四化”、建设“五小园”。如今,柏林寺村家家户户,开窗见绿、推门入园、静听鸟语、花香四季。

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着手,从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到实施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再到全域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久久为功,重塑了乡村美丽生态。目前,全市创建1个国家级生态村、86个省级生态乡镇、624个省级生态村。

【记者手记】

黄冈背靠大别山,面临长江水。“好山好水”是黄冈最大的比较优势,也是最亮丽的生态底色。作为国家和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打好生态牌,是优势,更是责任。对标“千万工程”,我市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和美乡村建设全过程,走生态立村、生态致富的路子。践行“五共”理念,全域4000多个村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生态优势正在变成民生福利。

干净整洁的通村公路旁,3000多亩绿油油的蕲艾基地随风散发阵阵艾香。

蕲春县彭思镇刘堑村54岁的叶词发正在自家艾田清除杂草。“我家去年种艾15亩,收入超过6万元,家里建起两层小洋楼。”他停下手头的活儿说,改种蕲艾10年间,干艾叶收购价每公斤从7元上涨到去年的13元。

“种蕲艾,有赚头!”刘堑村党支部书记翁强说,10年前,邀请能人骆百林返乡创业,带动村民种艾、建加工厂。目前,全村成立3个蕲艾专业合作社,361户村民一半以上种艾,种艾面积1200亩,亩均收入3000多元。

在骆百林带动下,彭思镇29个村种艾1万多亩,去年产干艾2000吨。骆百林派人进村按保护价收购,支付农户2000多万元。

“迎来大健康产业风口,回乡之初在刘堑村建起2000平方米的蕲艾加工厂,一年就不够用了。”骆百林介绍,2017年,他将新成立的公司——湖北鼎艾科技,从彭思镇搬到县城工业园区。为此,他买来一辆39座中巴车,作为村民去县城上下班的免费通勤车。目前,公司已开发出近200款蕲艾产品,去年产值突破6000万元。

鼎艾科技共有203名员工,70%来自彭思镇。一直在鼎艾科技务工的彭思镇黄柏城村脱贫户叶容说,除接送上下班,公司还提供免费三餐及住宿,想吃就吃,想住就住。一年下来,可以挣3万多元。

作为医圣李时珍的故乡,蕲春县推动蕲艾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推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联农带农模式。全县蕲艾种植面积20余万亩、市场主体近3000家,开发蕲艾产品1000多种,带动30万人就业。蕲艾品牌价值连续8年攀升,2023年达110.05亿元,今年5月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

在今年6月27日召开的全市农业产业化现场推进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洁要求,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强县富民的根本路径,充分发挥我市大宗农产品产量优势、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做响做优品牌、延链补链强链、优质产业基地建设上持续发力,做足土特产文章,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千年菊乡麻城市,坚持以花兴业,全市菊花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500亩以上菊花专业村有50个,实现一产“接二连三”,全市菊花产业从业农民20万人,系列产值30亿元。

中国天麻、茯苓之乡罗田县九资河镇,境内有天堂湖、天堂寨等众多景区。眼下,集中连片徐凤冲、天堂湖等6个村的九资河药旅融合乡村振兴项目示范区正在火热推进,打造集“中药材全产业链、康养度假旅游、乡村风情体验”于一体的华中药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成后,预计示范区总产值增加10亿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以上。

中国传统村落、麻城市黄土岗镇桐枧冲村茯苓窝。

因地制宜,罗田、英山、麻城等山区县各村,重点做好中药材文章,打造中药材全产业链;依靠百湖千库,浠水、黄梅、武穴等沿江县各村,力推特色种植养殖产业。

浠水是湖北规模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年产鲜蛋43亿枚,已形成育雏、养殖、饲料、兽药、贸易、加工的全产业链,去年总产值约83亿元,带动23万村民增收,人均增收5000元。

科技赋能种养业。我市一批乡村推广“稻虾鳝”“稻蛙鳅鱼”等综合种养新模式。全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99.9万亩,同比增长13.09%,亩产收益大幅增加。

蕲春蕲艾、罗田板栗、红安红苕……一个个生态农产品品牌力不断增强,吸引市场主体前来投资。今年上半年,全市共签约大农业招商引资项目87个,协议投资额193.97亿元。

特色养殖,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创意,康养养老……放眼黄冈广阔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红红火火,土特产熠熠生辉,走出一条“美丽生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记者手记】

黄冈地处北纬30度线,四季分明,独特的地理优势,孕育丰富的好物产,拥有国家地标产品95个。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我市按照一县一特色、一村一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充分挖掘土特产的价值和潜力,为广袤乡村注入更多澎湃动能。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9.6亿元,同比增长5.5%,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

阡陌村舍,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密码、文化基因。

红安县华家河镇阳台山村华格里,既有原生的泥土味道,又洋溢着现代气息。

青砖黛瓦马头墙、翘角飞檐长石条、石阶深巷大宅院……青山绿水间,镶嵌着10多栋古民居,宛如走进“没有围墙的古村落博物馆”。这些历经沧桑的土坯砖石房,经过修缮改造后,更具传统的鄂东北民居特色。

古居变民宿,老物件有了新功能。一楼客厅,拴牛用的30吨巨石旁摆放着绿色植物,直径2.4米的光绪年间旧石碾盘变成了圆餐桌;二楼卧室,户主留下的老式雕花木床、飘窗旁时尚坐垫……就地取材,古今融合,让修缮后的民宿既独具特色,又与现代的山居生活水乳交融。

濒临倒塌的老屋建成餐厅和咖啡厅,破损的红砖房子蝶变为多功能室。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汪原教授团队扎根阳台山村开展研究,常态化邀请外国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召开线上国际学术交流会,致力于把华格里打造成国际的文化传承、学术交流平台。

文化是村落的灵魂。从“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以文化人,塑形铸魂。

古县衙、义井弄、探花府、孔圣庙……黄梅县城关镇,历经近400年沧桑历史的小南街,是烈士李子芬、文学家废名等著名人物的故居地,承载了千年古县黄梅厚重的历史人文。但小南街曾一度脏、乱、差,沦落为“小难街”。

改建后的黄梅县小南街充满烟火气、文艺范。

保护和开发并重。去年,黄梅县投入2000余万元,对小南街进行改造修缮。如今的小南街古色古香、干净美丽,一座座浮雕、一幅幅壁画,延续城市文脉;老街茶楼、酒馆、戏苑、挑花工坊等业态,充满烟火气、文化范,不仅是本地居民怀旧休闲的好去处,还成了周边市民的网红打卡地。

让传统文化留下来、活起来。既留得住乡愁,也要鼓得起腰包。

开笔礼、学剪纸、做陶器、读书、打篮球……这个暑假,全国各地来罗田县三里畈镇新铺村苍葭冲研学的学子络绎不绝。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是“空心湾”。

罗田县三里畈镇苍葭冲研学的学子在体验磨豆腐。

始建于明代的苍葭冲,历来以耕读传家、民风淳朴而闻名。在和美乡村建设中,该村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全力打造“荆楚家学第一村”:

成立苍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97户村民入股,按照“一户一业、一户一品”思路,围绕村里流传的家学文化、古祠堂、古民居等,发展起武举人酒坊、古井茶苑、豆腐作坊、田园餐厅、民宿等小产业,并开展生态旅游和主题研学,吸引250名村民返乡创业,去年村里为村民分红10.85万元,实现农村“空心湾”向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的嬗变。

美丽乡村,精神家园,场地就是阵地。

走进全国文明村——黄州区陈策楼镇盂钵桥村,浓浓的文明之风扑面而来:

在全民健身广场,多功能篮球场、五人制足球场、门球场、羽毛球场等文体场所,吸引群众早晚前来健身娱乐。

在农家书屋里,在志愿者带领下,30名青少年儿童端坐书桌前,兴致勃勃地阅读喜爱的书籍,并分享阅读心得。小小的书屋被孩子们的读书声、欢声笑语紧紧包围起来。

黄州区盂钵桥村以“小积分”兑换“大文明”。

在村文明银行,“银行”不存钱,存的是积分,村民们用文明积分,兑换特色农产品和生活用品。

不仅富口袋,还要富脑袋。盂钵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吕迎红介绍,村里对垃圾分类、秸秆禁烧、卫生评先、志愿活动、招才引智、清廉家庭、邻里和谐等15项文明行为划定评分规则,最高每次可积100分,以“小积分”兑换“大文明”,培育文明乡风,推动了乡村治理大提升。

今年6月,全国乡村三人篮球赛在红安三个村举行,来自全国13个省21个县市(区)的乡村篮球队开展激烈角逐。十里八乡赶来的村民挤满看台,敲锣打鼓为比赛呐喊助威,激动直呼:“在家门口看免费全国赛事,真是太幸福了!”

让身有所栖的美丽乡村,成为心有所依的精神家园。目前,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全面铺开;百姓大舞台、村史馆,成为乡村标配;全市3995个农家书屋已实现数字化全覆盖。

【记者手记】

一部湖北史,半部黄冈书。黄冈文化源远流长,红色文化、名人文化、东坡文化、医药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交相辉映。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我市坚持以文塑城、以文化人、以文兴业,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努力把农村建设成老百姓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今年初以来,我市市县一体开展系列东坡庙会活动,叫响了“大美黄冈、此心安处”的文旅IP。

红安县七里坪镇69个行政村,“红绿古”三色资源丰富,但发展的瓶颈曾一度困扰各村。

“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制胜法宝。”七里坪镇党委书记阮元兵说,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七里坪完成了华丽转身。

2021年成立全省首个镇级国有乡村运营公司——长胜七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实行“政府主导、公司主营、村级主体、农户主力”的运营模式,并通过党建联建方式,成立红色旅游乡村振兴产业联合党委,吸纳18个村党支部为联建单位,把特色资源、闲置资产、富集资金进行全盘整合,打造发展“共同体”——

为避免千村一面,立足各村资源禀赋,打造了“忠诚八一”“英雄盐店河”“红色家风观音阁”“书香柏林”“乡村振兴张家湾”……形成“一村一品”格局。

老旧破败的牛栏,改造成接待中心;废弃的小学,改造成三同书院民宿;闲置的老粮店,改造成红军饭堂……一处处闲置场所焕然一新,成为吸引游客的引爆点。

今年上半年,长胜七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接待红色培训600个批次3万余人,实现营收600多万元,带动联建的9个村农户人均增收3000元。

“为了人民”是价值取向,“依靠人民”是行动路径。从“千万工程”经验中汲取智慧力量,我市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更高水平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10年前,在北京当律师的徐志新毅然回到家乡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垸,担任村第一书记,带领乡亲们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垸村。

为整合片区共建资源,骆驼坳镇将燕窝垸村、郭家河村等7个基层党支部与燕儿谷公司成立联合党支部,实行联合党建、联合规划、联合决策、联合投资等“七个联合”机制,探索出一条“支部+企业+基地+农户”抱团攻坚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燕窝垸村,从10年前村级负债近百万元、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的“厌人湾”,蝶变为如今的年村集体收入40多万元的“燕儿谷”,村民人均收入增长10倍。

“坚持党建引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发动群众参与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市委书记李军杰多次深入乡村调研,要求围绕构建统筹县城、乡镇、村庄的三级服务体系,加快推动教联体、医共体、养老、政务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覆盖,实实在在解决群众问题。

针对乡村管理难,武穴市大金镇苏垴社区宋煜垸,以党建为引领,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志愿服务会等组织,吸纳退休党员干部、能人乡贤等进入“五会一队”组织,从事公共卫生、治安调解等工作,提升湾组治理水平。

为让更多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麻城推进共同缔造向产业发展延伸,成立产业协会、建设种植基地、引进加工企业,形成菊花、蔬菜、油茶和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致富。

红安县柏林寺村幸福食堂

红安县柏林寺村多方筹集资金建设面积近200平方米的幸福食堂,由村民黄福和承包经营,村里75岁以上老人一日三餐免费,60岁至75岁的老人进餐一天只要5元。除留守老人就餐,还承办村里的红白喜事,接待游客进餐,一年下来能赚四五万元。

为解决偏远乡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全市各地探索建好医共体,让医疗人才下沉、技术下沉、设备下沉到乡镇一级医院,服务好更多患者。

为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教联体改革,打破了校际之间壁垒,同一个教联体的学校,教育资源实行了大调剂、大融合,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子……

城市让乡村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85后董振兴,在担任蕲春县横车镇九棵松村党委书记4年间,推动传统石英砂产业升级,打造众创科技园区,全村集体收入达到5300万元,接近翻番。

95后彭达,是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浠水县散花镇天井湖村创立“耕读兴农·菱辟蹊径”菱角产业项目,每年销售菱角超100万单,为5000多农民创造就业机会、户均增收2万元。

今日黄冈乡村,10万名“新农人”,在老区大地激扬青春。他们拥有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带来新理念……成为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千万工程”经验的丰富理念滋养着黄冈,江山如画今胜昔。

“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响彻黄冈大地,深入干群心田,成为奋进动力。时刻牢记总书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一张蓝图绘到底!

【记者手记】

黄冈是农业大市,农村地域广,农业人口多,黄冈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从“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中汲取智慧,把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作为黄冈现代化建设的主攻方向,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总书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变成现实图景的生动实践,让农民农村享受共同富裕发展成果。

(来源:黄冈日报)

【编辑:商佩】

【来源:黄冈日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