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广告

手机

坚守49载 这群女子用高炮为庄稼保驾护航

坚守49载 这群女子用高炮为庄稼保驾护航

固生堂(02273)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9274.9万元 同比增长74.05%

固生堂(02273)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9274.9万元 同比增长74.05%

家电

坚守49载 这群女子用高炮为庄稼保驾护航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陕西陇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冷热强气流的交汇点,是陕西有名的多雹区,年均降冰雹16次左右,最多的一年达37次,1973年的一次大冰雹,使全县16万亩农田颗粒无收。为了降低冰雹带来的影响,当地在1974年5月组建成立民兵女子防雹高炮连,在冰雹多发的山头设立炮点,利用退役的高炮打冰雹除冰雹。女子防雹连成立49年来,从最初的2个炮点,到现在的12个炮点,在每年5月到10月的冰雹多发期,恶云起、炮声响,打冰雹、护庄稼,这样紧张刺激的场面随时会上演。

每年“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天气变化无常,当地时常会有冰雹云突然袭来,如不及时处置,冰雹说来就来。对于女子防雹连的队员们来说,必须迅速反应,将冰雹云迅速打散。

高喜娥,今年45岁,是白杨林炮点的民兵班长,也是目前连队里年龄最大、在连时间最长的一名老兵。说起当年加入女子防雹连的初衷,她的回答很朴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陇县民兵女子防雹高炮连白杨林炮点班长 高喜娥:农村很多男人都去外边打工了,家里留的就是老人孩子妇女,就种这么点粮食被冰雹打光了,确实心里像刀割一样。

1973年的一次雹灾,使陇县全县16万亩农作物全部绝收,第二年5月,经过陇县人武部和气象局申请协调,决定利用部队上淘汰下来的高炮成立防雹连,在冰雹多发的山头设立炮点,采用高炮打冰雹云的方法来消除雹灾。考虑到雹灾时节正是夏秋农忙之际,男劳力脱不开身,首批48名平均年龄只有17岁的女民兵扛着被褥上了山,从此开启了战天斗地的巾帼传奇。高喜娥是农民的女儿,成家后也一直生活在农村,她深知庄稼从种下去到收获的艰辛,所以,从2001年起,她先后两次加入女子防雹连。

陇县民兵女子防雹高炮连白杨林炮点班长 高喜娥:第一次进来的时间是2001年,我刚20岁,进来干了七八年退出去了,第二次是2016年进来一直到现在,当时我进来的时候看着人家穿着这一身迷彩服很迷人,刚进来时训练太苦我都哭了,像队列训练我啥都不懂。

如今,高喜娥已从当初加入团队时略显青涩的年轻队员成长为一名老兵,虽然学历不高,但靠着自己肯下功夫啃硬骨头的劲头,她的业务能力得到了认可,无论是在实战作业中还是日常训练中,她都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今天,在日常保养中她发现,高炮的后坐力有些高,她马上联系了县气象局的工程师,对高炮进行保养和修正。

虽然炮点相对城市来说,条件艰苦,但并不影响勇敢坚韧的当地姑娘们前赴后继地加入防雹连。正在工程师指导下检修保养火炮的女队员是高喜娥的亲侄女高莉,去年在高喜娥的影响下,31岁已经是两个孩子母亲的她也积极报名,经过考核加入了女子防雹连。

陇县民兵女子防雹高炮连白杨林炮点队员 高莉:那种感觉,穿着一身军装时特别特别帅,就是让人心里有一种敬畏感。

面对防雹这种技术性强、应急要求高的工作,为了提高作业本领,平时的训练间隙,姑娘们练体能、学操作、打训练弹,在太阳底下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常常练得汗流浃背。

如今的高莉,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训练,已经成为白杨林炮点的二炮手,负责击发防雹炮弹。而新队员毕思奇刚年满18岁,谈起今年5月第一次操作高炮时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陇县民兵女子防雹高炮连白杨林炮点队员 毕思奇:我们训练的时候都用的是教练弹,踩的话空击发声音没有那么大,然后第一次踩那个,一下子给我吓到了,但是我又不能停,我就继续踩第二下、第三下、第四下,把那四发打完之后,我整个人下来之后,感觉脑子都是蒙的。

如今,尽管在击发炮弹的时候还会有点紧张,但毕思奇认为,自己穿上了这身服装,就一定要坚持下来。

陇县民兵女子防雹高炮连白杨林炮点队员 毕思奇:之前有想过当兵,因为我身高的原因,还是挺遗憾的,但是在这的话,算是圆了我的一个梦吧。

在信念中成长 在责任中守护

现在物质条件越来越好,近年来炮点的环境和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从最初一个月几块钱,几十块钱,到现在的一个月2000元,一代代防雹女民兵拿到的补助都很微薄,而且一年只能拿5个月,远不及外出打工的收入多。可是姑娘们还是愿意进连上炮点,做着这份收入不高却责任重大的工作。

冰雹云的动向除了通过气象云图观测,还需要民兵们现场观察。想要做到每一次防雹都能够有效的事先预警,就必须摸清老天爷的脾气。为此,姑娘们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气象理论,看风识天、看云识天,通过辨闪电、听雷声,察觉有无冰雹。

陇县民兵女子防雹高炮连白杨林炮点班长 高喜娥:要是下冰雹的那种云是疙瘩状的那种,就是云黑,有白梢子,红根部,就是有强度,它可能要下冰雹,黑云白梢子,必定有雹子。

8月1日建军节,赵婷带着前任连长韦烈芳来到炮点,看望曾经和她一起并肩战斗的姐妹们。

陇县民兵女子防雹高炮连第七任连长 韦烈芳:曾经在连队工作过5年,和炮点和姐妹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陇县民兵女子防雹高炮连第七任连长 韦烈芳:我们连队的这些姐妹们有担当,有信念,而且都是非常出色的。我觉得我们连队这些精神会代代相传,我们这一支连队就是一支永远不倒的旗帜。

陇县民兵女子防雹高炮连第八任连长 赵婷:这49年来,可以说是与冰雹一次一次的搏击,与恶劣天气一次一次抗争的过程当中发展下来的。我要守护好她们传承下来艰苦奋斗为老百姓守护庄稼这样的使命。

主播点评

据统计,陇县民兵女子防雹高炮连成立49年来,先后有1200多名女民兵奋战在防雹抗灾一线,累计发射炮弹12万余发、火箭弹1000余枚,击溃冰雹2000余次,减少灾害损失50.8亿元。

云层之下,是乡亲们的心血,有了这支防雹高炮连,当地的雹灾大幅减少,陇县的粮食连年丰收。未来,这支民兵女子防雹高炮连将继续为乡亲们的庄稼保驾护航。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陕西陇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冷热强气流的交汇点,是陕西有名的多雹区,年均降冰雹16次左右,最多的一年达37次,1973年的一次大冰雹,使全县16万亩农田颗粒无收。为了降低冰雹带来的影响,当地在1974年5月组建成立民兵女子防雹高炮连,在冰雹多发的山头设立炮点,利用退役的高炮打冰雹除冰雹。女子防雹连成立49年来,从最初的2个炮点,到现在的12个炮点,在每年5月到10月的冰雹多发期,恶云起、炮声响,打冰雹、护庄稼,这样紧张刺激的场面随时会上演。

每年“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天气变化无常,当地时常会有冰雹云突然袭来,如不及时处置,冰雹说来就来。对于女子防雹连的队员们来说,必须迅速反应,将冰雹云迅速打散。

高喜娥,今年45岁,是白杨林炮点的民兵班长,也是目前连队里年龄最大、在连时间最长的一名老兵。说起当年加入女子防雹连的初衷,她的回答很朴素。

陇县民兵女子防雹高炮连白杨林炮点班长 高喜娥:农村很多男人都去外边打工了,家里留的就是老人孩子妇女,就种这么点粮食被冰雹打光了,确实心里像刀割一样。

1973年的一次雹灾,使陇县全县16万亩农作物全部绝收,第二年5月,经过陇县人武部和气象局申请协调,决定利用部队上淘汰下来的高炮成立防雹连,在冰雹多发的山头设立炮点,采用高炮打冰雹云的方法来消除雹灾。考虑到雹灾时节正是夏秋农忙之际,男劳力脱不开身,首批48名平均年龄只有17岁的女民兵扛着被褥上了山,从此开启了战天斗地的巾帼传奇。高喜娥是农民的女儿,成家后也一直生活在农村,她深知庄稼从种下去到收获的艰辛,所以,从2001年起,她先后两次加入女子防雹连。

陇县民兵女子防雹高炮连白杨林炮点班长 高喜娥:第一次进来的时间是2001年,我刚20岁,进来干了七八年退出去了,第二次是2016年进来一直到现在,当时我进来的时候看着人家穿着这一身迷彩服很迷人,刚进来时训练太苦我都哭了,像队列训练我啥都不懂。

如今,高喜娥已从当初加入团队时略显青涩的年轻队员成长为一名老兵,虽然学历不高,但靠着自己肯下功夫啃硬骨头的劲头,她的业务能力得到了认可,无论是在实战作业中还是日常训练中,她都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今天,在日常保养中她发现,高炮的后坐力有些高,她马上联系了县气象局的工程师,对高炮进行保养和修正。

虽然炮点相对城市来说,条件艰苦,但并不影响勇敢坚韧的当地姑娘们前赴后继地加入防雹连。正在工程师指导下检修保养火炮的女队员是高喜娥的亲侄女高莉,去年在高喜娥的影响下,31岁已经是两个孩子母亲的她也积极报名,经过考核加入了女子防雹连。

陇县民兵女子防雹高炮连白杨林炮点队员 高莉:那种感觉,穿着一身军装时特别特别帅,就是让人心里有一种敬畏感。

面对防雹这种技术性强、应急要求高的工作,为了提高作业本领,平时的训练间隙,姑娘们练体能、学操作、打训练弹,在太阳底下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常常练得汗流浃背。

如今的高莉,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训练,已经成为白杨林炮点的二炮手,负责击发防雹炮弹。而新队员毕思奇刚年满18岁,谈起今年5月第一次操作高炮时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陇县民兵女子防雹高炮连白杨林炮点队员 毕思奇:我们训练的时候都用的是教练弹,踩的话空击发声音没有那么大,然后第一次踩那个,一下子给我吓到了,但是我又不能停,我就继续踩第二下、第三下、第四下,把那四发打完之后,我整个人下来之后,感觉脑子都是蒙的。

如今,尽管在击发炮弹的时候还会有点紧张,但毕思奇认为,自己穿上了这身服装,就一定要坚持下来。

陇县民兵女子防雹高炮连白杨林炮点队员 毕思奇:之前有想过当兵,因为我身高的原因,还是挺遗憾的,但是在这的话,算是圆了我的一个梦吧。

在信念中成长 在责任中守护

现在物质条件越来越好,近年来炮点的环境和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从最初一个月几块钱,几十块钱,到现在的一个月2000元,一代代防雹女民兵拿到的补助都很微薄,而且一年只能拿5个月,远不及外出打工的收入多。可是姑娘们还是愿意进连上炮点,做着这份收入不高却责任重大的工作。

冰雹云的动向除了通过气象云图观测,还需要民兵们现场观察。想要做到每一次防雹都能够有效的事先预警,就必须摸清老天爷的脾气。为此,姑娘们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气象理论,看风识天、看云识天,通过辨闪电、听雷声,察觉有无冰雹。

陇县民兵女子防雹高炮连白杨林炮点班长 高喜娥:要是下冰雹的那种云是疙瘩状的那种,就是云黑,有白梢子,红根部,就是有强度,它可能要下冰雹,黑云白梢子,必定有雹子。

8月1日建军节,赵婷带着前任连长韦烈芳来到炮点,看望曾经和她一起并肩战斗的姐妹们。

陇县民兵女子防雹高炮连第七任连长 韦烈芳:曾经在连队工作过5年,和炮点和姐妹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陇县民兵女子防雹高炮连第七任连长 韦烈芳:我们连队的这些姐妹们有担当,有信念,而且都是非常出色的。我觉得我们连队这些精神会代代相传,我们这一支连队就是一支永远不倒的旗帜。

陇县民兵女子防雹高炮连第八任连长 赵婷:这49年来,可以说是与冰雹一次一次的搏击,与恶劣天气一次一次抗争的过程当中发展下来的。我要守护好她们传承下来艰苦奋斗为老百姓守护庄稼这样的使命。

主播点评

据统计,陇县民兵女子防雹高炮连成立49年来,先后有1200多名女民兵奋战在防雹抗灾一线,累计发射炮弹12万余发、火箭弹1000余枚,击溃冰雹2000余次,减少灾害损失50.8亿元。

云层之下,是乡亲们的心血,有了这支防雹高炮连,当地的雹灾大幅减少,陇县的粮食连年丰收。未来,这支民兵女子防雹高炮连将继续为乡亲们的庄稼保驾护航。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