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广告

手机

什么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来文化旅游馆揭秘

什么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来文化旅游馆揭秘

天语大黄蜂Touch(天语大黄蜂ii)

天语大黄蜂Touch(天语大黄蜂ii)

家电

什么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来文化旅游馆揭秘

来源:腾讯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王宁通过人民网致信网友,欢迎大家来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随后,话题强劲“破圈”,不到5个月的时间,全网阅读量突破100亿!


(资料图)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展区。记者谭石艳/摄

那么,什么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想知道答案,那就来第七届南博会文化旅游馆揭晓。在这里,能近距离感受云南手艺人指尖的艺术魅力,还可以欣赏极具代表性的文创产品,还可以轻触指尖感受VR逛馆。

非遗展区:细致观察云南手艺人的高超技艺

步入非遗展区,映入眼帘的是靛蓝色的大理扎染和独特的昆明皮革雕刻,这里汇集了包括建水紫陶、鹤庆银饰在内的十几种云南非遗工艺,美轮美奂的非遗产品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和了解。

大理扎染的动物摆件。记者石嘉欣/摄

一位小朋友正在尝试皮影操作。记者石嘉欣/摄

“乌铜走银是银还是铜,或者银铜合金?”乌铜走银的展商代斌解答顾客的疑惑,“乌铜走银产生于清朝雍正年间云南省石屏县,它既不是银也不是铜,乌铜不是一般的铜,它是由铜、黄金、白银等多种贵金属冶炼而成,而走银则是一种制作工艺。”

“那走银是在乌铜上镀银吗?”代斌继续耐心地讲解,“走银既不是镶嵌也不是镀膜,而是将纯银放到錾刻好图案的乌铜片上高温煅烧,等银融化后将錾刻凹槽流满的这个过程被称为‘走银’。”

乌铜走银工艺制作的茶具。记者石嘉欣/摄

代斌认为云南是“有色金属王国”,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乌铜走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目前大众对它的了解还停留在“1.0版本”,而南博会是一个面向全国和南亚、东南亚的平台,她希望通过南博会让更多人了解和收藏乌铜走银的器具。

继续往前走便来到剑川黑陶,这时展台早已围满了参观者,大家都很诧异为什么陶器的颜色是黑色的?展商杨城斌解释道,“黑色是在柴烧过程中,密封添柴口和烟囱,柴火里的烟和碳分子渗透到泥土表层形成的。根据不同温度和摆放位置,会产生从浅银到深黑的不同颜色。”

各式剑川黑陶制成的瓦猫工艺品和茶壶。记者石嘉欣/摄

据悉,从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出土的黑陶器皿推算,黑陶制作工艺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尽管黑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人们对黑陶知之甚少。因此,杨城斌非常希望通过来南博会参展,“能够更好地推广剑川黑陶,展示云南非遗的魅力。”

除黑陶外,剑川还有以“高浮雕、透雕和镂空雕”工艺出名的木雕。剑川木雕的展商施彬林表示很高兴到南博会参展,不但木雕的订单增加了,还结识到来自省内外的许多朋友。他特别为本次南博会的物流安检工作点赞,“我们办理通行证后,货品即可直接运送到三楼展厅,整个流程安全规范、便捷顺畅。”

剑川木雕摆件、珠串等工艺品。记者石嘉欣/摄

剑川木雕的对面是腾冲竹编,展台上摆满了各种竹编产品。腾冲竹编传承人杨文潮表示,南博会提供非遗展商们交流合作的机会。从中他获得了许多创作灵感和启发,比如:可以创新性地将扎染布艺结合到竹编包包中,或者在银壶外面加一层竹编避免烫手等。

用腾冲金竹编织的水杯、果盘等工艺品。记者石嘉欣/摄

在非遗展区转角处坐着一位手艺人,正在专心致志地为皮影上色,他就是腾冲固东镇的皮影传承人刘安逵。据他介绍,腾冲皮影的皮质厚韧性好,尺寸可达100多公分,相比北方皮影,腾冲皮影也被称为“滇西大皮影”。

腾冲皮影继承人刘安逵现场绘制皮影。记者石嘉欣/摄

刘安逵非常感谢南博会,因为借助其国际影响力,云南腾冲皮影得以走出国门。“我们每年都受邀到缅甸、泰国和老挝等国进行展演。我期待南博会每年都能顺利举办,让腾冲皮影走出南亚、东南亚,走向世界。”

文博展区:看文创产品体验VR逛馆

感受了非遗的美和魅,再来看看文化赋能产品,衍生出哪些代表性的文创产品。在文博展位,记者看到,云南博物馆展台前都整齐地摆放着各种文创产品。

云南省博物馆的展牌介绍。记者谭石艳/摄

云南省博物馆作为云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视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为己任,以文创产品为载体,助力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展台前,有以四季为主题而设计的茶杯,也有金,银等颜色的以文物为原型设计的项链,千年前的书画也被惟妙惟肖地印于笔记本上,各式文创产品既新颖又实用,连连受到大家的欢迎与称赞。

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的的特色文创产品种类繁多。记者谭石艳/摄

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的特色文创产品种类繁多,有冰箱贴,胶带,也有倒影咖啡杯和小罐茶等等。其中由北京故宫文创团队联合讲武文创所共同设计的卡包,是以昆明陆军讲武堂内的红窗,绿树,黄墙为设计元素,材质选用了柔软细腻的羊皮,撞色系相配不突兀又保持了美观,将讲武堂的建筑元素,色彩特点进行了融汇贯通,真正成为可以“揣进口袋”的文创伴手礼。

被国际科学界誉为“古生物圣地”,“世界级的化石宝库”的澄江化石地,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的地位与影响力不言而喻,在南博会的现场,其为大众带来的很多文创产品也与珍稀动植物化石有关,不是单色枯燥的化石,它们一个个被赋予了卡通形象,色彩缤纷,活泼可爱。5.18亿年前的历史隔阂似乎被这些有趣的文创产品所消磨,在21世纪,我们也能感知过往地球鲜活生命的新纪元。

云南,作为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云南民族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自然也与民族异域特色密不可分,印有不同民族人物的梳妆镜,笔记本,钥匙链数不胜数,光是带有不同民族元素的吊坠,耳环就各式各样,有拉祜族,傣族,基诺族,也有佤族,白族,彝族等等。而每一个民族文创产品背后也蕴含着不同民族的习俗风情。可以看到,彝族耳饰就是以铜鼓的轮廓所呈现,对于傣族人民来说,铜鼓是万物之灵,他们会伴着铜鼓之声起舞从而获得平安吉祥。

除了文创产品,云南省博物馆的数字文博展区也吸引着来往的人群,民众排队体验着VR逛馆,也可以直接使用电子屏幕,指尖挪动你便可以轻松“进入”博物馆,身临其境看馆,逛馆。

云南省博物馆的数字文博展区。记者谭石艳/摄

而数字文博的高级之处不仅体现在南博会。以网络为媒介,在云南省博物馆的官方网站上,通过其3D展示平台,在家也能实现全方位360°观赏博物馆内的文物,轮廓与细节清晰可见,一旁还会伴有对于相关文物的中英双语介绍。

数字文博中的展出文物为四大类,分别是“青铜文物,革命义务,书画文物,宗教文物”。通过数字平台,一个个文物不再藏于玻璃后以冷冰冰的姿态示人,其更加鲜活的形象跃于纸上,生机勃勃,更多民众可以了解到文物背后所蕴含的历史典故与文化底蕴。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设计数字文博的初衷很简单,让博物馆的资源共享能力达到最大化,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博物馆数字平台感知熟知云南文化的魅力,让山区的孩子也能“走进”博物馆,走进他们的内心。文物,也可以饱含温度。

守艺人守护手艺,在保护中传承,文创产品生活化,文化历史活态化,这也是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