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广告

手机

“我们的节日·七夕”十大传统习俗

“我们的节日·七夕”十大传统习俗

蓝婷(关于蓝婷简述)

蓝婷(关于蓝婷简述)

家电

“我们的节日·七夕”十大传统习俗

来源:新华网

七夕的习俗


【资料图】

(一)穿针乞巧

民间每逢七夕,妇女都要做对月穿针线等游戏,向织女乞求智巧,称“乞巧”。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或五孔针、七孔针)趁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

(二)拜魁星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民间谓“魁星主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在这一天会祭拜魁星,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试顺利。

(三)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是将蜘蛛装于盒内或用碗覆盖,并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判断是否乞得巧来,如有以是否结网为标准的,若结网就得巧;有以所结网丝多寡为标准的,网结得越密表示乞到的巧越多;有以网结得是否有条理为标准的,有条理则谓得巧;还有以蛛丝是否穿针为标准的,若蛛丝穿过针孔即为得巧。经过占验,得巧者无不欢天喜地,大家向她表示祝贺;未能得巧者,往往沮丧叹息,甚至啜泣痛哭。

(四)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

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明刘侗、于弈正《帝京景物略》卷二)

(五)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六)晒衣晒书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在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盛行。

(七)吃巧果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

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擀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八)供奉“磨喝乐”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

古时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用“磨喝乐”来供奉牛郎、织女,借此来实现“乞巧”和多子多福的愿望。

(九)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

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不仅可以年轻美丽,而且未婚的女子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

(十)拜织女

七夕拜织女,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

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