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广告

手机

我依然爱你就是唯一的退路

我依然爱你就是唯一的退路

坦克世界多玩盒子现在叫什么 坦克世界多玩盒子

坦克世界多玩盒子现在叫什么 坦克世界多玩盒子

家电

湘雅医院小儿外科专家为3岁幼儿在腹腔镜下成功切除“巨脾”

来源:腾讯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一名出生以来反复出现贫血、乏力、精神萎靡,一直靠输血维持生命且年仅3岁的幼儿,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小儿外科专家的帮助下,成功完成腹腔镜下巨脾脏切除术,专家仅仅在腹部开4个0.5-1cm的小孔,就迅速纠正了贫血,黄疸也马上消失了。这标志着湘雅医院小儿外科在微创手术上再次取得新突破。

小茗茗(化名)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出生后就开始皮肤苍白发黄,3年来一直因“贫血”反反复复跑去医院输血。后确诊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年前小茗茗腹股沟又出现了可复性包块。近期小茗茗的肚子也越来越肿大,并且出现压迫症状,血红蛋白最低60g/L,输血更加频繁,小茗茗父母很是着急。带着小茗茗跨越六百多公里慕名找到了湘雅医院小儿外科宰红艳主任团队。

小儿外科朱勤副教授接诊了小茗茗,了解了病情,梳理了就诊记录,进行了检查,目前小茗茗有:1.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巨脾 3.中度贫血 4.溶血性黄疸 。这些问题都是要当即解决的,于是给小茗茗开辟了绿色通道,小茗茗需要住院进行手术治疗。

据朱勤副教授介绍:该患儿“巨脾、贫血、黄疸”均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引起,需手术切除脾脏。人体脾脏位于左上腹,由肋骨保护,正常情况下无法触及。“巨脾”患儿可在腹部明显触及到肿大的脾脏,Ⅲ度肿大边界超过腹中线和脐水平线,对手术医生技术要求非常高。常规开腹脾脏切除术需要做一长约10余厘米手术切口,创伤大,恢复慢,住院时间长,花费高。腹腔镜下脾切除术通过微创手段,具有诸多优势:术中术野非常清晰,可以更确切、全面、仔细处理各个韧带、脾蒂血管,减少术中并发症发生;手术切口美观,仅仅4-5个0.5-1cm的小孔完成脾脏切除;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基本上第二天就能自行下床活动。但是脾脏在人体中相当于一个大“血库”,供血血管壁薄,易损伤,一旦破裂出血情况极其危险。低龄患儿腹腔空间小,“巨脾”手术难度及风险更大。

宰红艳主任组织邀请小儿血液科、麻醉科进行了会诊,从患儿脾脏大小及年龄考虑,再经过团队术前细致的讨论,结合腹腔镜手术的丰富经验,最终拟定手术方案。

经过充分术前评估及术前准备,8月17日,朱勤副教授携团队在宰红艳副教授和周军副教授的指导下成功为小茗茗实施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患儿脾脏大小16×11×5cm,向下达盆腔。专家们仅仅在患儿腹部取四个约0.5-1cm的手术切口,通过建立气腹,在腹腔镜监视下,运用常规腹腔镜器械分离结扎脾脏各大血管,游离脾周各韧带切除脾脏,将脾脏自肚脐小切口切碎取出。手术非常顺利,仅用时3个小时,术中出血仅20ml。术后第1天患儿就可以下床活动,术后第6天患儿已经康复出院。

据小儿外科主任宰红艳副教授介绍,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红细胞膜先天缺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脾脏对球形红细胞的破坏,常表现为贫血、溶血性黄疸、脾大,因此手术切除脾脏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湘雅医院小儿外科每年成功开展腹腔镜手术约500余例,此次3岁幼儿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小儿外科微创手术的领先水平,同时造福更多的患儿。

稿件来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作者:石沛琳  朱勤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