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广告

手机

青岛西站周边区域路网加速更新,玉宁路项目年底完工 环球焦点

青岛西站周边区域路网加速更新,玉宁路项目年底完工 环球焦点

天天热门:中国交通报社有限公司新闻系列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2023年评审通过人员公示

天天热门:中国交通报社有限公司新闻系列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2023年评审通过人员公示

家电

【世界新视野】影评|《力量密码》:以类型谱写新主流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潮新闻客户端 张斌宁


(资料图)

清晰自觉的类型杂糅意识,层次分明的角色情感关系,以区域文化特征嵌入历史叙事格局——以“党章守护人”张人亚为题材的电影《力量密码》,给我们带来了一次以类型谱写新主流电影的成功实践和全新的文化经验。

电影工业百余年来的历史曾多次证明,类型生产是电影创作最基本的法则之一。一个经过验证的类型框架在平衡叙事节奏、强化角色塑造以及引发观众认同方面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奇效。如果技巧得当,类型中蕴含的文化密码会被尽情释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电影《力量密码》正是借助了类型中天然携带的文化密码,将一个基于历史人物传记的革命者的故事讲得一波三折、荡气回肠。

众所周知,在面对带有传记色彩的题材和史料时,真实和虚构永远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力量密码》的主创难能可贵的一点就在于,他们成功地将战争、历史、动作、枪战、爱情与传记融于一炉,以清晰自觉的类型杂糅意识巧妙平衡类型元素之间的视听比例和情感分量,在尊重剧情片一般叙事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当下观众的观影需求和接受习惯,在史实可信度与角色传奇性之间取得了珍贵的平衡,令观众在获取历史信息的同时,也完美实现了电影的娱乐价值。

正如片末“兄弟决战”那场高潮戏,主角张人亚与三弟的生死对峙,不仅满足了观众对动作戏的观影需求,也直观地呈现了一种信念对决和价值选择,将动作戏的节奏和情绪期待引入革命叙事,为传统主流叙事带来了一种新体验和当代性。

细腻的角色塑造和情感关系的铺陈,是《力量密码》以类型书写新主流的另一个成功因素。虽然不乏优秀实践,但传统主流电影在人物情感关系与角色塑造上经常会因为人物形象扁平化而饱受诟病。《力量密码》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在于,主创们能够以比较的手法,将兄弟情、儿女情、父子情与家国情交错编织,不仅分别呼应了动作类型、爱情类型、家庭伦理以及历史类型,更是以张人亚为轴心,通过不同的情感关系映射了主角的价值选择和信念追求,令观众在层次分明的情感关系中心服口服的实现了对角色的终极认同,回答了“为什么一个银楼匠人会义无反顾投身革命”的核心信念问题。

在这些平衡交错的关系中,张人亚与夏一岚是个人视野中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与三弟是人生信念和价值观的交锋;与张父是革命信念的传承,它们一起,共同交织成一种浓郁的家国情怀。譬如张人亚与父亲那段对话,“当年,您不也是霞浦镇第一个剪辫子的人吗!”虽为虚构情节,但在角色关系塑造和情感冲击力上却堪称惊艳,大有“于无声处响惊雷”的情绪效果,将张家父子的价值选择与进步历史的步伐无痕缝合,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可信、可敬且充满人情味的革命者角色。

《力量密码》赋予新主流电影类型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宁波区域文化特征嵌入了革命叙事,并连带梳理了宁波和上海的“革命往事”,丰富了作为类型的新主流电影的历史叙事语境,深化了新主流的文化维度。张人亚以一位银楼匠人的身份,却有着革命者的觉悟与热情,参与领导上海产业工人罢工,以至投身革命,最终成为“党章守护人”的一生,其传奇性的开端就在于他的银楼匠人身份。最早源自于宁波郑氏十七房的“老凤祥”及其在上海滩的传奇声誉,与电影中张人亚银楼匠人的身份,在现实与虚构之间,一种区域商帮文化与革命叙事的链接得到了合理表述。尤其是张人亚借助其银楼匠人的身份和经验,秘密保障和守护党的地下工作生命线的段落,更是从细节上强化了情节的可信度和故事的文化维度。毫无疑问,这种类似于潜文本的语境书写,不仅在现实层面凸显了宁波区域文化特征,也从电影娱乐角度呼应了观众对于传奇性的一种需求,使得新主流在我们熟知的革命叙事之外获得了一种别样的历史温度。

相信信仰的力量,恪守历史的担当,《力量密码》 以类型杂糅的方式实践了新主流电影的文化使命和愿景,不仅为观众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的“最勇敢坚决的革命战士”,也在创作方法上做出了值得肯定的新探索。我们期待更多更好类似的实践。

(作者为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