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广告

手机

A股IPO周报(2023年8月19日—2023年8月26日) 丨备案5家,过会4家,3家拿文/获准注册

A股IPO周报(2023年8月19日—2023年8月26日) 丨备案5家,过会4家,3家拿文/获准注册

清溢光电斥35亿元在佛山建生产基地

清溢光电斥35亿元在佛山建生产基地

家电

痛恨电信诈骗集团行径,不应成为无序宣泄情绪的理由

来源:红网


(相关资料图)

□伏雪莹 (郑州大学)

今年以来,“缅甸电信诈骗”在国内的关注度一直居高不下。不断被披露的真相簇拥在公众面前,公众逐渐意识到电诈的严重性并产生警惕心。但无意识中,也形成一种印象:缅甸是一个可怕的地方。一场关于缅甸的舆论风波正裹挟着公众意识,与缅甸相关的所有东西,仿佛都带着“危险”二字。被卷进去的还有国内高校缅甸语专业的学生。(8月23日 顶端新闻)

高考生在网络视频平台上晒自己被缅甸语专业录取的通知书,网友纷纷在评论区嘲笑:“放下的心终于又悬起来了”。缅甸语专业在读学生更是遭到了网友的攻击:“毕业后不要给我打电话”。如今在网络平台上,只要和“缅甸”二字沾边,便会引发网友们的敌意。频发的缅北电诈事件引发的舆论情绪,而且波及许多无辜的缅语学生。

人们排斥缅甸,与今年以来影视作品、媒体报道对缅北电诈事件的宣传关系密切。近日,电影《孤注一掷》上映,影片中对缅北诈骗集团冷酷残忍形象的刻画令观众胆寒,引发了众多讨论。同时,我国媒体对缅北诈骗事件也展开了许多报道,如此前河南都市报记者针对电诈行为展开卧底调查并推出系列报道《缅北归来》,就得到了舆论的广泛关注。许多对缅北不甚了解的大众因此意识到了电诈的危险,关心我国困在缅北的同胞,十分痛恨电诈集团的行为。

缅北诈骗事件频发是客观事实,一系列的媒体报道已经向我们印证了这一点,但这并不意味着网友攻击缅语专业的学生就是合理的。广西民族大学缅语专业学生陈茹曾经出于对小语种的喜爱报名缅语专业,如今却在网络上频频被指责“学缅语就是为了搞诈骗”。事实上,电诈分子在进行诈骗时使用的并非缅语,缅甸语专业的就业方向也绝非“进入电诈集团”。学生毕业后有很多选择,可以进入机关,从事外贸,聘为翻译,网友们对学生的恶意揣测,是一种事实未至、情绪先行的行为,也是一种极端化思维的体现。

不可否认,如今舆论的声势从侧面反映出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了解到了电信诈骗的行骗途径和危害,这对于提高人们的警惕、减少电诈事件的发生是一件好事。但大众应注意的是,人们需要对抗的共同敌人是电诈而不是缅甸,应该将议题更多地聚焦在如何阻止诈骗事件上,而不能因缅北诈骗事件频发就妖魔化所有与缅甸相关的事物,或者干脆将怒火宣泄在缅语专业的学生身上,无序的情绪只会挑起更多的矛盾,理性的探讨才是推动电诈问题解决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