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广告

手机

“我没有时间”从来都不是真正的问题

“我没有时间”从来都不是真正的问题

铜川兽药生产企业实现“零”突破

铜川兽药生产企业实现“零”突破

家电

安庆衡:车企应寻找海外市场“外循环”空间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产销总量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全球第一。进入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

“车企应寻找海外市场‘外循环’空间。”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近日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宏观经济形势和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对车企提出了“走出去”的要求。

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资料图】

国内汽车市场,目前已经云集了合资、外商独资、自主等各类品牌,其中既有传统车企,也有造车新势力企业,在这个包容性很强的市场,企业竞争及产品竞争也日益激烈。特别是今年以来的汽车降价潮,被称为内卷的升级版。

对此,安庆衡认为,内卷的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无论是降价还是竞争,都越来越“卷”,这表明市场竞争加剧了。二是当前汽车市场形势仍比较严峻,所以出现内卷也不意外,但是这体现了部分车企靠技术创新和产品进步赢得市场的信心不足。如果一家车企的实力足够强,肯定不会参与内卷。但是,需要区分的是,如果像车企都去开发混动技术的情况,那就是技术竞争,而不能认为是内卷。

目前,在产业变革加速的背景下,价格战等不同形式的市场竞争仍在持续。在安庆衡看来,无论是价格战还是其他形式的相互竞争,内卷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没有赢家。内卷也会造成车企精力分散,影响创新,如果把精力都集中于技术创新,企业会发展得更好。因此,企业领导者要把握方向,引导企业尽可能全力以赴去推动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有益。

他举例说,前些年丰田的混合动力系统世界领先,并在市场上处于统治地位,当时很多企业认为已经无法再去研发混合动力技术,因为丰田已拥有了主要的相关专利,再加上发动机核心技术本来就有短板。但是,近年来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敢于突破,所以,推动了混合动力技术在国内快速发展,包括比亚迪的DM-i等车企的混动技术都有了新的进展。目前,奇瑞等车企的混合动力技术也在快速发展,技术竞争很好地推动了自主创新。

“出海”是新的出路

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和市场竞争格局,对企业市场竞争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必须以更前瞻的视野,应对这场大变局。”安庆衡表示,避免内卷竞争的另一条出路,在于寻找海外市场“外循环”空间。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企业,正放眼全球,主动走出国门,瞄准广阔的海外市场。主动“出海”,成为自主品牌车企参与“外循环”的新引擎,并成为参与国际汽车市场竞争的生力军。

安庆衡谈到,车企要坚定不移抓好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才会收获效益。从大局着眼,应该支持车企“走出去”。但是,最佳选择是要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一起抓,推动中国车企“走出去”。

目前,一方面,在汽车全球电动化浪潮中,欧美等国已经开始发力,针对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已经或正在出台一系列只对其自己有利的新政策,另一发面,汽车产业本身就是全球化的产业,这一规律难以逆转。

安庆衡认为,自主品牌“出海”,是打造全球品牌的必要措施。中国车企要走向世界舞台,道路艰辛,但经过磨砺的市场竞争能力,是可以支撑企业“出海”的。国际化业务能力和企业自身的内部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能否成功跻身世界一流品牌。去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量突破300万辆,超过德国的261万辆,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也实现了量价齐升。中国汽车出口的快速增长,与海外市场需求和中国汽车品牌竞争力的持续提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汽车品牌的全球化提供了强大后盾,也使中国品牌汽车迎来国际化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因此,必须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一起发力,更要加强‘出海’的支持力度。”安庆衡表示,车企“走出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一定要抓住当前难得的机遇期,加快海外布局,加速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