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广告

手机

中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开工建造 世界短讯

中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开工建造 世界短讯

【全球独家】三和建筑集团(03822.HK)年度净亏损3145.5万港元 不派息

【全球独家】三和建筑集团(03822.HK)年度净亏损3145.5万港元 不派息

家电

东西问|韩璐:原模翻制的罗丹《思想者》如何落户长春?|世界要闻

来源:中国新闻网

题:原模翻制的罗丹《思想者》如何落户长春?


(资料图)

——专访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韩璐

中新社记者 郭佳

享誉世界的《思想者》是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最著名的雕塑作品之一,有“雕塑城”美誉的吉林长春收藏着中国唯一的原模翻制《思想者》。它如何来到长春?这件宗教意味颇浓的作品何以在中国广为人知?对此,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韩璐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予以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原模翻制的《思想者》是怎么来到长春的?

韩璐:建设于2000年的长春世界雕塑园(原名“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是一座以东西方文化艺术相融合为理念的大型现代雕塑艺术主题公园。截至目前,在长春世界雕塑园共举行了五届世界雕塑大会及二十届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拥有世界216个国家和地区的万余件(组)雕塑作品。这也是长春作为“雕塑城”的由来。

游客在长春世界雕塑园参观。张瑶 摄游客在长春世界雕塑园参观。张瑶 摄

2003年9月,首届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大会期间,多位官员、知名雕塑家、学者建议长春适当时引进国际雕塑大师作品,长春采纳了这个建议。

在知悉长春欲引进雕塑大师艺术品的意愿后,法英两国相关人员来到长春考察雕塑艺术发展情况,对当地雕塑文化予以肯定,长春也派出相关人员拜访法国罗丹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并与法国蒙特勒伊市(与长春互为友好城市)展开雕塑交流,两市还通过互换雕塑作品的方式,为引进罗丹的雕塑作品进行“热身”。

2006年8月,在彼此加深了解后,罗丹博物馆正式答应向长春出售罗丹原模翻制的雕塑作品《思想者》。2007年7月26日,《思想者》在长春世界雕塑园落户。

按照国际惯例,雕塑作品中一具模子可以限量浇铸出多件同样的作品,这些作品都被视为原作。《思想者》一共有5具石膏模子,前4具在罗丹生前浇铸出了21件《思想者》作品。长春世界雕塑园的《思想者》则是罗丹博物馆用第5具模子浇铸的,雕塑上还刻有特殊印记以鉴别真伪。

长春世界雕塑园的《思想者》。张瑶 摄

除了《思想者》外,长春雕塑园入口处还安放了罗丹的《加莱义民》《青铜时代》《巴尔扎克》《行走的人》等4件作品,构成“罗丹广场”。

从东西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角度看,不仅《思想者》来到了中国,还有更多艺术作品落户中国,这是文明交流的必然。

中新社记者:《思想者》到底在思考什么,一直众说纷纭。您的观点是什么?

韩璐:“思想者”的形象,最初被罗丹放置于雕塑《地狱之门》的门楣。后来这件作品被独立出来并放大,成为人们现在熟知的青铜雕塑《思想者》。

《地狱之门》是罗丹以但丁的《神曲·地狱篇》为主题创作的表现人间地狱的雕塑作品。故而在门楣上低头坐着望向地狱的“思想者”,可以被看作是但丁本人,面对地狱中种种罪恶幽灵而陷入沉思。也有说法,那是艺术家罗丹本人,在创作《地狱之门》的过程中感受到地狱中人类的疾苦而陷入沉思。

无论这个“思想者”具体指代谁,或许都可将他视作“人的代表”。此“思想者”并非简单以上帝视角去俯视众生,而是将自己代入到人类的痛苦情感中,共情、思考、感受,这一点可以从罗丹塑造的人物身体语言中有所体会,包括绷紧的肌肉、抠紧的脚趾、深邃的目光、蹙紧的眉头、压抑的姿态。因此,“思想者”看似坐在高处,置身事外地洞察人类疾苦,实则是置身于内,对人类的挣扎哀嚎感同身受。

当然,这也是罗丹的艺术不同于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之处,那就是基于对人本身的观察,用最自然的方式去表述“人”,去塑造人体、表现人性。

长春世界雕塑园的《思想者》。张瑶 摄

中新社记者:20世纪初,罗丹及其作品通过书籍、报纸等传入中国,对中国艺术界、文学界产生巨大影响。您认为,这背后有何原因?

韩璐:罗丹是最早被介绍到中国的西方现代艺术家之一,这其中美学大家宗白华、大文豪鲁迅等人贡献颇多。罗丹雕塑作品与古典雕塑最大的区别在于,不再沿袭用理想美去“矫正自然”的方式进行创作。他尊重自然,尊重被创作的对象本身,善于通过创作对象的本源特征去挖掘真实的美并加以表达。正是罗丹在创作中对于生活和生命本身的尊重、还原及致敬,才使其作品凸显出与古典雕塑从外表到内在的诸多不同,罗丹因而成为开启现代雕塑大门的重要人物。

《思想者》最初被介绍到中国时,正值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那是中国社会和历史转型的重要时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将国民从五千年的思想禁锢中解放了出来。更重要的是,新文化运动高举的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启发了当时的人们在精神上的觉醒。应该说,《思想者》的出现正好契合这一思想解放浪潮。

两名游客在长春世界雕塑园欣赏《思想者》。张瑶 摄

中新社记者:东西方雕塑艺术如何更好地“破壁”交流?普通人如何欣赏雕塑艺术?

韩璐:雕塑艺术创作的题材选择、表现手法等,由于地域、民族、文化背景、艺术理念乃至社会政治体制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面貌,也会产生理解上的某种藩篱,但总有一些作品,能够超越藩篱,直抵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激发澎湃的情感。有时,它们仅凭视觉等感官元素便可将人类连在一起。

长春世界雕塑园作品《孔子》。张瑶 摄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都有同理心,情感自然也有某些契合点。那些关注人本身、挖掘人性内核的作品,就好比《思想者》一般,以生命的意义为主旨,把对人类的关注放在首位,如此,其艺术魅力便不限于表象可见的技法精湛、造型准确,更在于内里对人性光辉的关注、对人类命运的思索。这样的雕塑艺术才能跨越地域与文化鸿沟,超越语言表达,最终打破壁垒、实现共鸣。

长春世界雕塑园作品《飞黄》。张瑶 摄

国际上诸多美术馆互相合作,进行展品互借、交流,实际上给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众搭建更多了解艺术、接近艺术、欣赏艺术、喜爱艺术的平台。长春世界雕塑园依托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拉近了艺术与人的关系,人们徜徉其中,看到的不仅是世界216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件(组)雕塑作品,还有不同的文化表述和多元化的艺术样貌。

艺术之于人、艺术之于自然乃至生命的和谐构建的关系,是人类生存过程中永恒的话题。对普通人而言,也许不应局限在基于艺术的本体语言去探讨东西方艺术,而应用心体会人、自然、艺术共同构建的和谐氛围。如此,不仅能获得欣赏艺术的愉悦,还能收获大自然带给人们的更深层次的思考空间。(完)

受访者简介: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韩璐。张瑶 摄

韩璐,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雕塑作品《向左走·向右走II》入选“和而不同”中国当代雕塑家邀请展提名展,雕塑作品《鞋》入选2007中国·上海国际雕塑年度展,雕塑作品《思》入选第三届北方雕塑年度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