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广告

手机

遗憾!花滑双人滑选手韩聪宣布退出米兰周期所有赛事

遗憾!花滑双人滑选手韩聪宣布退出米兰周期所有赛事

主产区累计收购超5000万吨 小麦总体收购进度已超八成

主产区累计收购超5000万吨 小麦总体收购进度已超八成

家电

书单丨牛津艺术史,西方当代最前沿权威的艺术史丛书

来源:笔墨之林读书会

01

从诞生之日起,肖像艺术总是和“相似性”联系在一起。逼真既是肖像创作的利器,也会招来骂名——摄影术出现后,肖像作品一度被贬低为缺乏创造性的模仿,并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资料图片)

20世纪以来,毕加索、马蒂斯、弗朗西斯·培根、安迪·沃霍尔、大卫·霍克尼等艺术家持续捍卫肖像艺术,或主动打破传统表现方式,或以更加实验的媒介,用肖像作品凝视他人与自我,探索性别、种族、身体的边界与可能。

在《肖像艺术》一书中,艺术史学者希勒·韦斯特对肖像艺术的历史进行了清晰而全面的概述,提供引人入胜的细节,并回答了诸多关键问题:几个世纪以来,肖像艺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肖像作品是如何表现他们的主题的,又是如何被解读的?肖像作品所牵涉的身份、现代性、性别等议题也在其文化和历史语境中被讨论。

02

20世纪最著名的设计,不在博物馆,而在市场上。可口可乐玻璃瓶和麦当劳的标志举世闻名。1924年现代主义者的“法兰克福厨房”,1954年流线型带尾鳍的老爷车,1960年代末俯首皆是的充气椅子——要想理解我们的文化,这些设计比被狭隘定义的经典更能说明问题。

作者重新审视了欧陆、斯堪的纳维亚、北美和远东的众多设计与工业文化问题,深入探讨了民族认同,意识形态与商业方法的“美国化”,跨国公司的兴起,波普与后现代主义,以及关于怀旧和遗产的当代观念。这部设计史清晰地阐明了设计的本质:一种关于审美、社会、经济、政治和技术力量的强力且复杂的表达。

03

中国的艺术历史悠久且门类众多,但如此丰厚的传统以往并未获得西方学者足够的理解,比如他们多聚焦于欧洲文化所看重的绘画和雕塑,而忽视了像书法这类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这一情形近来才有所改观,柯律格的《中国艺术》正是该领域突破性的成果。

作者指出,任何关于“中国艺术”的定义都存在诸多的异常现象和内在矛盾。因此,他反对从既定的概念出发,他要追问的是:古代中国的“艺术”究为何物?它们是在何时,又是怎样成为“艺术”的?《中国艺术》关注的作品有的在创作的当时就已被视为艺术品,而另一些作品的艺术身份则是后来的时代所强加的。有别于一般艺术通史以时间为序的写法,柯律格将中国艺术放在更为宽广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划分为陵墓艺术、宫廷艺术、寺观艺术、精英分子的艺术,以及在市场中买卖的艺术等不同形式,加以多种语境的考察。这部讲述从新石器时代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艺术的著作,从独特的视角,重新盘整了中国艺术史的脉络,并生发出诸多新的学术课题。

04

《现代艺术:1851—1929》是“牛津艺术史”丛书中文版第三卷,探讨的是西方艺术发生剧变的历史时期,权威性地总结了现代艺术勃兴期间的文化、经济和历史状况。作者扼要介绍了这一时期的各主要流派:写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着重考察的是现代艺术产生的条件、艺术家的回应,图像/现代主义的发展,极有创见地讨论了莫奈、高更、毕加索和达利等人的目标与成就——美与怪诞,并涉及了资本主义的扩张、殖民主义、国家主义、国际主义及博物馆等问题;围绕再现、想像、感觉和性等问题,本书探讨了各种形式的作品,提供了了解这一时期的美术和摄影的全新门径。

布雷特尔的阐释言简意赅、清晰深刻,同时还罗列了许多参考书目,方便了读者更进一步的阅读、研究。

牛津艺术史——西方当代最权威的艺术史丛书,由英语世界顶尖学者撰著,采用开放式的出版理念,已出版三十余种。每种配有百幅以上的全彩精美图版,用前言观点与新颖材料阐述艺术史核心问题,被誉为“通向21世纪艺术史的大门”。

05

权威学者精妙解读“风景”概念与演变,带您全角度领略寻常风景的非常之美。超百幅精美名画与摄影作品,值得收藏!

《风景与西方艺术》属于“牛津艺术史”系列丛书,以文艺复兴后近五百年来的西方著名风景画作品为切入点,讨论了风景画是如何从传统作品中的背景,转变成了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全面考察了作为反映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风景”,作为一种文化构建的“风景”,以及风景画的政治与经济价值等问题,是深刻理解风景画在西方艺术中的位置与价值,进而进一步理解西方现代艺术文化的经典读物。

一部杰作,其中囊括了众多非常著名的惊人之作。马尔科姆•安德鲁斯将风景视为一座建筑,或者说一所剧院,观众将自己置于舞台之上,并享受着自己的演出。

——理查德•汤姆森(Richard Thomson,爱丁堡大学教授)

06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打破了传统上对文艺复兴的神话阐释,从宝石、青铜、石材、玻璃等创作材料与壁画、版画等创作手法开始,切实再现了那些辉煌艺术品的制造过程;此外,作者还带领我们深入窥探了艺术家行会及各工作室之间的激烈竞争或亲密合作,解读出艺术家与赞助人之间复杂的利益纠葛,还原出当时的观众会在何时何地消费艺术品,以及这些艺术品又是如何满足了皇亲贵戚、宗教权威与政府显要的私心目的,让我们看到了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围绕在艺术周围的真实人性。

一本博学而又意义非凡的书。其涉猎之全面,论述之完美,我不知道还有哪本书能做到。——乔治•赫尔姆斯(牛津大学万灵学院荣休教授)

07

随着城市文化的发展和开放,你是否发现,有越来越多的雕塑作品出现在了身边的公共场所?它们前卫十足,似乎让我们“看不懂”,但又充满令人停下脚步的吸引力。若要理解这样充满独特想象的作品,我们就需要回到西方当代雕塑的源起与流变。

《白色布里洛盒子》、《瓶架》,这些雕塑名作看上去明明就是“东西”,为何却被视为“艺术品”?贾科梅蒂、马塞尔•杜尚、约瑟夫•博伊斯,这些蜚声国际的当代雕塑大师,究竟在向我们传达什么?面对当今社会越来越纷繁的雕塑展览和身边的雕塑作品,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欣赏?

《西方当代雕塑》以1945年为起始点,全面介绍了“二战”之后西方当代雕塑的主要流派与代表作品,深度解析雕塑在表现形式与使用材料上的突破。

战后新世界的开启促使雕塑家们迅速告别传统,转而追求更加自由和辛辣的艺术表达,作品甚至前卫到“不像雕塑”。贾科梅蒂将一直以来位于雕塑底部的基座融入创作,让空间感更加开放;安迪•沃霍尔把随处可见的日常消费品作为使用材料,推动了名噪一时的“波普艺术”;约瑟夫•博伊斯用真正的脂肪堆砌出著名的作品《油脂椅》,以此探索分裂世界中人的本质……

本书生动呈现了不同雕塑作品在艺术上的前瞻性表达,忠实记录了西方当代雕塑与20世纪社会发展的积极互动,带领读者穿透众多作品“似是而非”的外表,直抵这一艺术极具爆发力的精神内核。

08

从古典时期起,艺术的历史就不断被书写及重写。历史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及人类学家纷纷在这一领域发声,改变了我们对于“艺术史是什么及将会是什么”的看法。

本书选介了艺术史研究 领域迄今为止最具开创性与影响力的35篇批评文章,分为九章,每章聚焦一个艺术史研究议题:美学、风格、作为艺术的历史、图像与符号、性别、现代与后现代、解构主义、博物馆学,并配以74幅相关作品图片。从古典理论到现代主义,从康德到福柯,从现代艺术史与科学考古学创始人温克尔曼到当代艺术史学大师级人物贡布里希。35位学术巨擘及艺术家,帮助读者从第一手资料了解艺术史的发展脉络。编者普雷齐奥西教授为每个主题均撰写导言,以批判性的阐述,为读者提供背景信息与参考书目。

09

公元前800年至前300年,即古风时期与古典时期,古希腊艺术家们开创性地实验了一种再现人体的方法,使得古希腊艺术从此成为西方造型艺术的基本参照,并主宰西方艺术传统至今。

本书广泛涉及了雕塑、日用陶罐、小型艺术品、廉价祭品、昂贵的珠宝首饰,以及大型城邦纪念碑等领域,通过近距离观看这些艺术品制造的语境,以及与宗教、神话、政治、经济的内在联系,作者展现了古希腊艺术既是激烈竞争的希腊城市生活的产物,同时也反过来形塑了城市生活。

10

本书从1826年第一张照片的诞生讲起,选择摄影史上128幅关键作品,梳理风景、城市、肖像、身体、纪实等摄影题材的发展,展现施蒂格利茨、卡蒂埃–布列松、黛安·阿勃丝、马修·布雷迪等摄影大师通过镜头对世界的观看与思考,并吸收罗兰·巴特、苏珊·桑塔格等对摄影的独特创见,为我们贯穿起一部生动、极具情感的摄影进化史。

11

18至19世纪的欧洲,经济空前增长,社会激烈变革,城市化进程使得通向财富和权力的社会途径被不断拓宽,长期主宰欧洲艺术的文艺复兴传统权威土崩瓦解。

这一时期,荷加斯以《浪子生涯》开创叙事版画的先河,雷诺兹却因《罗马学派》对经典的巧妙模仿而闻名遐迩;戈雅在《奇想集》中坚守着启蒙运动的思想,达维特则在《荷拉斯兄弟之誓》中让艺术技巧成为了道德目标……

这些作品,无论在形式、风格还是情感上都截然相异。本书作者大胆抛弃“洛可可”、“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些陈词滥调的术语,将以往浮于作品表面的目光,拉回到历史观看的原点,鲜活展现出在这复杂动荡时代下的社会艺术全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