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广告

手机

广西贺州八步区:让易地搬迁群众子女上好学

广西贺州八步区:让易地搬迁群众子女上好学

大冶湖高新区公布反映窗口热线电话

大冶湖高新区公布反映窗口热线电话

家电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韩玉龙的绝活:40多根拉面穿针眼

来源:新华网

和面、揉面、打面、醒面、揪面剂子、反复拉扯抻拽,一个个光滑的面团,在韩玉龙的手中飞舞,像听话的孩子一样,被塑造成或粗或细或宽或扁的拉面。

44岁的韩玉龙,已经做了28年拉面,是化隆县巴燕镇庙尔沟村人。2020年,他在青洽会上把一团面拉出1024根,至今全国无人能超越;他首创将拉面穿出针眼,并且一次性能穿46根;他还走出国门到俄罗斯、迪拜、埃及等国家展示青海拉面师傅的高超技艺。

韩玉龙首创将拉面穿出针眼。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凡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宽的像尺 细的像线

韩玉龙中等身材,宽阔的脸庞上带着憨憨的笑容。说起做拉面的初心,韩玉龙直言自己“运气好”!

1996年,韩玉龙走出生活了18年的大山。在厦门,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师父,他也是韩玉龙的老乡,师父手把手地教韩玉龙做拉面。

当时做拉面的面团全靠人工揉,还要“砸面”,在一遍一遍不停地“砸面”过程中,手上很快就磨出了泡,烂泡、起痂、再起泡……韩玉龙的手上至今还有那时候留下的老茧。

一年后,韩玉龙来到了漳州市,跟着这里的拉面师傅又认真学习了八个月。那八个月是韩玉龙终生难忘的八个月,每天凌晨两点下班,睡在用两张八十多厘米的桌子拼起来的“床”上,上面只铺着一张草席。早晨五点钟,老板准时喊他起来,开始一天的工作。“每天都只能睡三四个小时,那时候就想啥时候能睡个好觉,”韩玉龙说。

徒弟韩索来么和韩玉龙学习了四年拉面技艺,他说,“师傅拉的面技艺高超,最大的特点就是拉的面十分均匀,面的口感也好。”“面条拉的均匀是一位合格拉面师傅的责任,宽的要像尺,细的要像线,”韩玉龙说。

2000年,韩玉龙在广州市天河区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化隆牛肉拉面馆,收获了第一桶金。几年间,他先后在东莞、天津、上海、杭州、沈阳、哈尔滨、长春等地以自营或与他人合伙的形式经营多家拉面馆。

韩玉龙与化隆牛肉面雕像。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凡摄

拉面的变与不变

2002年,青海民和喇家遗址出土了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世界第一碗面条”,青海化隆成为名副其实的拉面之乡。

2011年,韩玉龙回到家乡继续钻研正宗青海化隆拉面。韩玉龙认为,拉面既是传统手艺,也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和进取。

青海拉面是一代又一代拉面人在30多年创业历程中不断探索的结果。传统拉面工艺有和、揉、抻、拉四道工序,后来匠心制作出了大宽、中宽、二宽、韭叶子、二柱子、二细、三细、毛细、养麦棱等多种拉面核心品种 , 并创新推出了青裸拉面、养麦拉面、 蔬菜拉面、和拉面速食面等。

回到家乡后的那几年,韩玉龙参与制定了“诺尔曼”牛肉拉面品牌计划,并在2017年8月获得青海拉面技能大赛一等奖;2019年5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11月在博鳌国际论坛中荣获“中华美食工匠”称号;“韩玉龙拉面创新工作室”2021年被评选为青海省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

韩玉龙认为,优秀的手艺需要传承,口味和形态则需要不断推陈出新,而落后的经营模式则需要改良。这就是拉面的变与不变。

韩玉龙展示拉面技艺。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凡摄

用时间来打开市场

现如今,韩玉龙早已从各项拉面的参赛选手转变为赛事评委,他拉的面,享誉中国,也走向了世界各地,包括迪拜、埃及、莫斯科等等地区。

2019年6月,在埃及开罗举办的中国·青海拉面演示推介暨投资洽谈会上,青海高原工匠韩玉龙在现场向各位国际友人展示了其高超的拉面制作工艺,在现场表演了“拉面穿针引线”的绝活,将细如发丝的拉面穿入绣花针孔,引来了现场的阵阵欢呼声。该技术还先后出现在韩玉龙所参与的2019年海东市政府走访阿联酋、莫斯科的青海拉面推介活动中。

对于拉面的未来,韩玉龙说,“要把这一碗面做的更好更强!做成一个连锁品牌,带动更多的人做好青海拉面,带领青海拉面走出中国,走到全世界!”。

从未改变的拉面梦

近年来,化隆县积极发展拉面产业,创出了一条由拉面产业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路子,全县有11万人1.8万家拉面店遍及全国,全县农民纯收入的54%来自拉面餐饮行业或拉面相关产业链。

而韩玉龙依托各项平台和机构培养了汉、回、藏、撒拉等民族拉面师200余人。如今,韩玉龙打算用两年时间打造一个青海省拉面样板间,展示高技能培训,使营销模式正规化。“要走连锁化、规模化道路,加强拉面师傅的培训,使今后的拉面人不要走弯路,”这是韩玉龙的心愿。

如今,韩玉龙担任海东市化隆县黄河绿洲生态开发有限公司拉面部拉面经理。每天早晨六点,他就开始查看拉面清汤的熬制,从第一批客人进门,一直到晚上十点营业结束,韩玉龙一直在忙碌的工作着。

从业28年,韩玉龙觉得拉面就像自己的影子一样,他走到哪里,拉面就到哪里。“这一碗拉面,带给我很大的荣誉。今后我想把自己的手艺展现、传授给更多的人!”(记者 何欣 李凡)

来源:中国经济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