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广告

手机

智能手表支持SIM卡?没了eSIM只能出此下策

智能手表支持SIM卡?没了eSIM只能出此下策

“小辉哥”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被立案查处

“小辉哥”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被立案查处

家电

蹲点齐鲁医院急诊纪实:生命的艰难历险,我们一直守护同行

来源:齐鲁壹点

记者 王小蒙 见习记者 胡玲玲 何雨晴 吝勇辉

8月16日,夜幕降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中心依然灯火通明,前来就诊的患者仍络绎不绝。

19时47分,一辆救护车伴着急促的鸣笛呼啸而来,值班护士一边了解病情,一边将陷入昏迷的患者送入抢救室。


(资料图)

消化道大出血、心脏骤停、呕血……这个夜晚,对于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来说,注定又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急诊科是医疗救治的第一战场,“我们只有守住第一道关,才能为患者赢得一线生机。”急诊科医生唐振宇说。

心跳回来了

“心内大夫,来了一位骤停的患者……”接到分诊台护士的电话,刘斌医生从诊室疾步奔入抢救室。

30床,61岁女子,呼吸心跳骤停,既往有高血压、Ⅱ型糖尿病、冠心病。“逸博心率30次/分钟,血氧饱和度测不出来……”患者的心跳像一辆行驶中的车在逐渐减速直至停止,全身血供暂停,生命体征正在一点点消失。

刘斌向患者家属嘱咐病情

这时候,需要快速的心肺复苏,才能拉住死神奔跑的脚步。然而,女子体重达300斤,自动胸外按压心肺复苏仪无法使用,只能徒手进行胸外按压。三名护士轮流进行,每一次按压,深度都要足够到位,这样才能保证大脑的供血。

“静推2支肾上腺素,快速抽血查一下血气,气管插管……”刘斌医生仔细查看女子的情况之后迅速作出判断。30秒左右,血气结果出来了:患者有着严重的酸中毒。接着,建立静脉通道,输注小苏打。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抢救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患者牙关紧闭,由于肥胖,脖颈粗短,可视喉镜看不到声门,插管困难……对于已经操作过几百例气管插管的护士王召太来说,这次插管是个不小的挑战。王召太打开患者紧闭的牙关,在可视喉镜的辅助下,凭借多年的经验,调整好导丝的弯度,终于气管顺利下到应入位置。

争分夺秒,19时57分,患者恢复心跳。医生仍丝毫不敢放松,继续一点点排查,直到揪出导致心脏骤停的罪魁祸首。

练就“火眼金睛”

“我爸这才出院不长时间,他原先有冠心病和帕金森,相关治疗药物一直在吃着,还吃了一些保健品……”因为老人胸闷、肚子不舒服,家人赶紧带其来到急诊科,在陈述病史的时候,“保健品”三个字引起了医生的警觉。

很多所谓的“保健品”里,含有非法添加的违禁药品。

私下寻找民间土方、误服假三七导致肝衰竭、因为护肝而长期服用龙胆泻肝丸导致肾衰竭、减肥心切服用减肥药导致重度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肝肾衰竭……因为药物使用不当引起肝损伤和肾损伤的病例,急诊科医生唐振宇碰到过很多。老人的身体不适,会不会跟这有关?

“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急诊科是医疗救治的第一战场,治疗方案的选择或决定他们的生命走向。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唐振宇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唐振宇将抽血样本送检

患者有胸闷症状,完善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排除了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肺炎。“谷丙转氨酶850U/L,谷草转氨酶大于750U/L、胆红素升高、凝血功能异常,这些反映肝功能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进一步的检验结果验证了唐振宇医生的判断:患者是由严重的药物性肝损伤导致的消化系统问题,进而引起了胸闷。

老人的病因明确了,停用引起肝损伤的药物,接下来转入病房对症治疗,便很快就能有好转。

守好第一道关

抢救室里大都是插着管、上着心电监护的危急重症患者,随时都可能发生病情突变。抢救室的门隔开了患者和家属,连接的却是生与死。室内是危急与挑战,室外是信任和期盼。

急诊室不断涌入病情各异的患者,抢救室上演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作为急诊人,唐振宇和刘斌每天都在经历这样的生死时速,“我们只有守住第一道关,才能为患者赢得一线生机。”唐振宇说,急危重症患者病情稳定后,才会转往各个科室继续治疗,所以,急诊医生首先要做的就是稳住患者的生命体征。

“以前吐过吗,这是第几次吐血?有便血吗?”一位呕血的65岁男子被安置在了26床,因为大口吐血,他穿的蓝色T恤上可见大片暗红色的血迹。唐振宇了解到,男子两年前住过院,当时大量呕血,吐了三口血就把一个小盆子吐满了,如今再度吐血,情况有可能会更复杂。唐振宇打起十二分精神,保持高度警惕。

“急诊科收的以呕血为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以溃疡、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肿瘤引起的出血居多,部分药物治疗效果有限,需要急诊内镜或介入治疗止血。”经过一系列检查,唐振宇判断,男子是胃部肿瘤引起的呕血,目前生命体征稳定,未再活动性出血,血红蛋白不低,目前不需要输血和急诊胃镜下治疗。先给予抑酸、止血、营养支持治疗。继续监测病情变化,后期还要评估是否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治病救人永远是第一位

15小时超长“待机”、20000多步,这是一名急诊人的夜班标配。面对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节奏,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吕林懋坦言,“急诊工作的确又苦又累,但咱干的就是这份工作,治病救人永远放在第一位”。

今年是吕林懋工作的第八个年头,无论是在急诊科的抢救室、留观室还是重症监护室,他时刻坚守“不轻言放弃”的信念,“多做一点,病人就可能抢救回来呢!”

他曾经接诊过一位在公共浴池突发心脏骤停的七旬老人,救护车送来时已经丧失意识长达10分钟,在救护车上虽然经过抢救,仍没有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瞳孔散大。患者高龄且有肿瘤病史,还能救过来吗?患者家人有些绝望,医护人员心里也没底,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抢救。

老人被推进抢救室,吕林懋深知老人骨质比较脆弱,进行胸外按压发生骨折、肺挫伤的风险很大,但这种情况下,不按压肯定会死。简要告知家属风险后,医护人员立马进行紧急抢救。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吸痰,注射强心药物和升压药物,戴冰帽……二十多分钟后,经过“打仗式”的抢救,老人心跳终于恢复,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死神被打跑了!

有的患者救过来了,有的却在医护人员拼尽全力后,仍撒手而去……作为一名医生,吕林懋已看惯生死,但当27岁小伙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脓毒症而救治无效时,当因新冠肺炎脸色憋得铁青反而不断安慰家人自己很快就能好起来的老先生最终离世时,吕林懋仍然感到深深的心痛与无力。虽然无法轻易释怀,虽然深知医生不是万能的,但吕林懋每一次救治仍会拼尽全力,因为,他是患者及家属最坚强的依靠。

170天的生命守候

中毒与职业病科病房19床,住院170天,有机磷农药中毒,气管插管,拼凑出一名不到14岁女生脆弱的生命图景。

插着呼吸机、浑身连着各种仪器,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小依(化名)的面部看起来十分浮肿、苍白。

悲剧发生在3月1日晚,小依冲动之下喝了农药。事发后,小依在当地医院被洗胃救治,其间还发生过心跳骤停。为确保小依能得到更好的治疗,戴着呼吸机的她被连夜转入齐鲁医院急诊科中毒与职业病科病房。

3月2日凌晨3点,接到消息的齐鲁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中毒与职业病科主任菅向东立刻投入抢救。住院期间,小依经历了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血液灌流、血滤,使用升压药,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小依的情况一度不容乐观。好在,医护人员没有放弃她。

生命只有一次,那就尽最大可能!气管切开部分有增生,那就更换气管导管;输液困难,那就更换为中线导管;定时吸痰、定时翻身……“菅主任团队真的是拿出毕生所学来救我们了!”小依母亲红着眼眶感慨道。

希望就在不远处

在急诊科,24小时灯火通明,白天黑夜仿佛没有了明显的分界。

“长时间的不规律作息不仅使甲状腺出现问题,睡眠也出现了紊乱,经常出现失眠的情况。”护士王翠萍说,平时工作强度大,陪伴女儿的时间很少,心中充满愧疚,但是想想被救回来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绽放的笑脸,她又觉得再累也值了。

“排除了心脏的问题,应该是酸中毒的原因,她有哮喘病史,加上最近受凉导致发病,现在生命体征已经稳定了,再治疗一段时间就能拔管了。”刘斌走出抢救室,给30床焦灼的家属又交代了一遍病情。

看到围在身边的患者家属们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刘斌知道,天快亮了,那康复的希望也就不远了。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