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广告

手机

智通港股投资日志|8月15日

智通港股投资日志|8月15日

中金:高库存或成供给干扰缓冲垫 锡价或难以冲高

中金:高库存或成供给干扰缓冲垫 锡价或难以冲高

家电

电影《封神第一部》里的农业知识,你了解多少?

来源:农视网

最近热映的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以《封神演义》和《武王伐纣平话》为蓝本,展示了商王朝的转折与兴衰,商纣暴君的诞生和覆灭,伴随着人性中自私与无私的抗衡、善良与暴虐的对冲、权力与亲情的纠葛,通过对“还家”主题的提炼和对中华传统美学的考证还原,带观众进行了一场“精神还乡”与“文化寻根”之旅。

同时影片在某种程度上,也还原了商代的农业发展情况。


(相关资料图)

无论是劳工们利用大象,搭建“祭天台”的画面,还是结尾处姬发骑着雪龙驹,奔回西岐时穿越绵延无际、整齐划一的麦田,都比较符合史实记载。

人们训练大象运送木桩

城外大片的麦田那么,《封神第一部》呈现的商代的农业情况,你了解多少?

商朝农业:在社会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在影片中,北伯候之子崇应彪曾嘲笑姬发,认为他的父亲西伯侯只知道农桑之事,不过是个农民。但其实,

商代农业在社会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是整个社会生活的主体。

商代社会分工的细致和工商业的繁荣、城市的崛起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军队的庞大和战争的频繁、酿酒业的勃兴和饮酒成风,无不与农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电影中恢弘庞大的朝歌城商代甲骨卜辞中大量有关求禾、求年、省田、萑耤、垦田和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自然因素(雨、旱、风、蝗等)的祭祀、贞卜。具体地说,商代粮食亩产已达到61.28斤,每年种植面积6800万亩以上,供养了780多万人口,支撑了商代社会的大发展。

井田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电影中西伯侯姬昌在应召前往朝歌时,不少农民站在田间为其挥手送别。这里就要提到

商代的土地制度:井田制。

所谓井田制,就是指统治者把一块耕地划分为类似于“井”字的九份方田,周围有经界,中间有水沟,阡陌纵横,像一个“井”字,因此称为“井田”。

九份田地中,每一块的耕种面积大约是100亩,中间一块为贵族或皇室所拥有(公田),通常为肥沃田地;周边8块则分予平民(私田),通常较为贫瘠。

每天农民需要先把公田的活计干完,才能耕耘私田。公田的所有收成上收,私田收成中的一部分可以归农民自己。这种制度极大地加强了王公贵族对平民的经济控制。由于农民在一定程度上享有了土地的所有权,所以也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商代种植业:作物种类丰富

商代中原地区与现今相比,气候总体上温暖湿润,水、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丰富,对发展农业有利。《封神第一部》里多次出现了小麦:质子旅讨伐冀州候苏护凯旋时朝歌城外的麦田,西伯侯姬昌入朝歌觐见前收割麦子,以及姬发骑马回家时经过的大片麦田。那么,商代小麦种植情况是怎样的?

姬发回家时经过麦田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末期,麦才作为农作物出现在中原地区,

到商代,中原地区麦的种植已有一定规模。

商代中原地区小麦的种植规模较之粟和黍不算大,但小麦的种植及其规模扩大的趋势助推了商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商人对麦作较为重视,为麦求年,以麦为祭品祭祀神祗,商代中原地区也有以麦为地名者,并且,商人从麦的播种、中耕除草、灌溉和收获也有一套较为全面的栽培技术。

在商代,农作物种类已经十分丰富,中原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也较为合理。

既有耐旱、稳产但低产的粟、黍,也有适合旱地种植、高产但栽培技术要求高的麦类,还有耐贫瘠、高产但对水环境要求高的水稻,另有富含蛋白质、并能改良土壤的大豆,更有富含油脂、为蝗虫不食、且其纤维可织布、作绳索等的大麻。圃、囿、果、树、杏、栗等字,在卜辞中也较常见,说明了林木蔬果之属的生产,也是商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畜牧业较为发达:六畜俱全,驯养大象

商代不仅马、牛、羊、鸡、犬、豕六畜俱全,还能饲养大象。

其中,马、牛、犬、猪的数量极大,不仅供应食用,还会用于祭祀、陪葬、战争。甲骨卜辞记载,商王每次祭祀,都要宰杀牲畜作为祭品,每次少则数头、十几头、多则数十、上百头,甚至上千头。商代军队庞大,战争频繁,

马被应用于战争。

《封神第一部》中呈现了大量马车、马匹和骑兵的镜头。,时长00:24据不完全统计,殷墟至今已出土马车上百辆,商代卜辞中也有关于骑兵的记录:

电影中商人利用大象运输建造“祭天台”的剧情也有合理性。商代遗址出土象骨和象牙制品,卜辞“致象侑于祖乙。”显示商王用象作祭祀的牺牲。殷墟卜辞也有一条记载:“貞,象,令从侯,歸”,提到了象随同征战。《吕氏春秋•古乐》云:“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明确记载了商人驯象并应用于战争。

殷墟祭祀坑里发现的大象遗骨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网络上常有表述:“(中国人)农耕民族的血脉觉醒”,指国人对“种地”常常抱有极大的热情。作为一部神话史诗,《封神第一部》不仅有意地刻画了家国天下的神话源头、中华民族对“忠、孝”的传统价值追求,也在影片的农业情景呈现中,无意间展现了华夏血脉中的农牧记忆。

来源:三农头条综合历史小V、考古研史、珈瑜的小书桌、渤海小吏、光明日报、道中华、紫菱洲、翻译教学与研究、飞碟说等

编辑:刘怡迪

主编:张越

监审:宋锦峰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