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广告

手机

原神蔓生溪谷北礼券收集攻略-原神蔓生溪谷北礼券分布一览

原神蔓生溪谷北礼券收集攻略-原神蔓生溪谷北礼券分布一览

“三个第一”显党性——农发行来凤县支行党建微视频展播评比获佳绩

“三个第一”显党性——农发行来凤县支行党建微视频展播评比获佳绩

家电

先行先试 不畏艰难向山海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1.《教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一个好典型——山东省平度县教育工作考察》,1988年1月26日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朱世和 高文元 鞠庆友 张增伦 李国早

我国农村的教育,基础在乡镇,关键在县。平度通过“三教统筹”、协调发展,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2.《中国教育:艰难与希望》,1989年3月18日

本报记者 郭振友 陈亦冰 杨松

面对教育战线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本报记者多角度思考中国教育的困难与前景,呼吁加快教育发展与改革。

3.《功垂千秋——我国亿万人民十年集资兴学记》,1990年12月11日

本报记者 曲克基 鞠庆友 杨松 王子英 杨建业

集资兴学是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热情,全国多地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4.《田野的呼唤——我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纪实》,1992年3月3日、5日、7日

本报记者 曲克基 郭振友 杨占苍 汪祺军 陈宝泉 王镛

我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经验,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植根于八亿农民,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5.《天津商学院与社区联建学生生活区》,1995年10月2日

本报记者 唐景莉 张宝敏

天津商学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闯出一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路。

6.《咬定青山不放松——湖南汨罗市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的探索》,1996年6月10日

本报记者 苏婷

基础教育改革风起云涌之时,湖南汨罗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7.《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记坚持走“太行山道路”的河北农大教师群体》,1996年9月6日

本报记者 翟博

河北农业大学坚持走“太行山道路”,优秀教师群体送科技进山,助力科教兴国、教育改革、人才成长。

8.《希望之路——烟台教改实验区实施素质教育纪实》,1997年8月29日

本报记者 张玉文

作为全国第一个教改实验区,烟台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将素质教育从口号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9.《为四十岁做准备——山东省高密一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纪实》,1999年11月27日

本报记者 刘堂江 鞠庆友 通讯员 毕唐书 李振村

高密一中以“为四十岁做准备”为校训,以着眼未来的教育理念,培养能幸福地度过自己一生的人。

10.《丰宁之路——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县域教育发展纪实》,2001年7月28日

本报记者 杨占苍 《河北教育》记者 马贵明

河北省丰宁县探索县域统筹办好基础教育的经验,对我国广大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1.《毕业时告诉学校:你的思想成长了吗——北京理工大学毕业生“德育答辨”纪实》,2005年7月1日

本报记者 杨晨光

德育答辩是一种思想的总结和展示。北理工不断创新德育答辩形式,形成了完整的德育培养体系。

12.《燕山深处的教育变革——河北省承德市以学区建设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纪实》,2007年1月5日

本报记者 安俊芷 杨占苍 特邀通讯员 马贵明

河北承德大胆革新教育管理体制,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全力推动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学区建设热潮。

13.《职教“航母”的聚变效应——河南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之路》,2007年8月6日

本报记者 刘琴 陈强 张玉文

职教集团以城带乡、以强带弱,提升职业教育竞争力,共同探索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改革新模式。

14.《加大投入改造21所薄弱学校 四种模式使优质“软件”流动起来 邯郸三年打造无择校城市》,2009年11月6日

本报记者 杨占苍 刘华蓉

义务教育实现“普九”后,社会出现择校热。“学区建设”是解决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有效办法。

15.《一体化 全覆盖——成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9年11月10日

本报记者 李曜明 翟博

教育要先行先试,为城乡一体化提前培养人才和储备人才,提供更多的优质学校吸引和留住人才。

16.《广东职业教育发展系列报道》,2009年12月14日至19日

本报记者 蔡继乐 赖红英

广东省推行“零学费入学,零距离上岗”的职教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劳动力转移脱贫。

17.《孩子在哪上学家长不用操心——看辽宁盘锦25年来如何杜绝择校》,2010年3月22日

本报记者 刘玉

25年来,辽宁盘锦城乡学校乐观地坚持着他们自己的理念:怀平常心,做平常事,情系教育均衡。

18.《变职校“一头热”为校企“两头甜”——河北省邢台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纪实》,2011年3月22日

本报记者 杨占苍

职业学校与企业交流沟通制度化、常态化,促进职业学校开放办学,主动对接市场需求。

19.《“这是一件挖穷根的大好事”——海南省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采访纪行》,2011年6月21日

本报记者 王亮

以“能力”救助为核心要素,通过提高贫困人口受教育水平,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20.《改革让农村校绝处逢生——山西省晋中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采访纪行》,2012年3月5日

本报记者 李曜明 张婷 禹跃昆

山西晋中以“四化两改三保证”为抓手,创立了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晋中模式”。

21.《打造一个没有择校的城市——江苏省盐城市治理中小学择校采访纪行》,2012年6月5日

本报记者 翟博 张以瑾 张学军

江苏省盐城市采取政府统筹、综合治理的方式,走均衡发展、内涵发展之路,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22.《跨越千里的支教传奇——江苏省江阴市坚持十多年支教山西吕梁纪事》,2012年6月13日

本报记者 蔡继乐 高耀彬 陈瑞昌

凭着对革命老区的朴素情感,江阴市先后向吕梁地区派出了一批批优秀教师,同时也接收并培训了一批批来自吕梁的教师。

23.《农校助我们提前奔小康——邢台农校帮扶岗底村致富的故事》,2013年1月4日

本报记者 李曜明

把学校设在农民家门口,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农民农忙时下田,农闲时上课……农业职业学校在农村找到了位置。

24.《搭建“立交桥” 职教快步跑——广东佛山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采访纪行》,2013年5月29日

本报记者 李功毅 蔡继乐 高毅哲

搭建职教“立交桥”,对于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教育选择,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5.《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改革纪实》(上中下篇),2014年4月1日至3日

本报记者 李曜明 高靓

中国教育报先后刊发《追寻教育的本质》《寻找变革的力量》《在变革中突围》,报道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改革情况。

26.《一所地方高校的转型突围——合肥学院十年建设应用型大学之路》,2014年4月16日

本报记者 周飞 储召生 俞路石 俞水

合肥学院砥砺十年,立足“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在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道路上成功转型突围。

27.《波澜壮阔的世纪工程——解析教育现代化的“江苏样本”》,2015年6月26日

本报记者 陈志伟 赵建春 缪志聪 沈大雷

以教育现代化统领教育改革,以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是江苏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

28.“上海教育综合改革调查”系列报道,2016年6月27日至7月1日

本报记者 陈少远 赵秀红 董少校

中国教育报先后刊发《深水区的突围》《领跑者的追问》《探路者的收获》《前行中的眺望》《上海教改启示录》,报道上海教育综合改革情况。

29.“北京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透视”系列报道,2017年1月5日至7日

本报记者 蔡继乐 施剑松 李澈

中国教育报先后从理念、行动、启示三个维度,全方位聚焦近年来北京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经验。

30.《山东教师队伍建设调查》(上中下篇),2017年2月20日至22日

本报记者 张婷 魏海政

中国教育报先后刊发《跳出编制的“框”》《补齐最短的“板”》《打破管理的“界”》进行报道。

31.《江苏省南通市名师培养启示录》(上下篇),2018年5月25日至26日

本报记者 禹跃昆 缪志聪 李大林

中国教育报以《为什么是南通》《向南通学什么》两篇报道,揭示了南通名师培养的经验。

32.《中国农大一场接力45年的“赶考”记》(上下篇),2018年10月23日至24日

本报记者 董鲁皖龙 柯进 高靓

中国教育报先后刊发《千年盐碱滩上的“温饱试验”》《千年盐碱滩上的“小康试验”》,报道中国农大改土治碱、助力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故事。

33.《学生标准化视力低下率3年下降5个百分点——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武汉经验”》,2018年11月1日

本报记者 李小伟 程墨 通讯员 毛军刚 党亚茹

武汉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项目运作”四位一体,用10年时间创造出近视防控的“武汉经验”。

34.《做有品质的教育——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综合改革纪实》,2019年3月22日

本报记者 时晓玲 黄鹏举 特约通讯员 罗剑辉

南海全面提升教育品质,推动教育综合改革不断出新,让学校成为学子成就梦想的地方。

35.《来自国家级贫困县泸溪的教育报告》(上下篇),2019年10月10日至11日

本报记者 李伦娥 阳锡叶 赖斯捷 通讯员 李茂林 倪正松 李常

中国教育报先后刊发《乡村教育振兴的县域探索》《乡村振兴,教育为何是“牛鼻子”》,对泸溪破解乡村教育困境进行报道。

36.《为了每一个学生闪闪发光——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大兴镇中心学校实施发展目标教育纪实》,2019年11月14日

中国教育报刊社融媒体采访报道组成员:夏越 苏令 曹曦 冀晓萍 崔斌斌 彭诗韵 执笔:苏令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大兴镇中心学校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成长成才,因地制宜助力乡村振兴。

37.《督导评估提升职教地位,精减专业对接特色产业,严格“三查”倒逼质量提升——“职教崛起”的湖南探索》,2020年10月9日

本报记者 阳锡叶 赖斯捷 李伦娥 通讯员 陈文静 吴秀娟

湖南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从“卡脖子”处寻突破,“智造湘军”强势突起,抢占制造业竞争制高点。

38.《福建省三明市基础教育改革启示录》(上下篇),2020年12月18日至19日

本报记者 禹跃昆 龙超凡

山区小市办成了“大”教育,财政穷市办出了“富”教育。中国教育报先后以《瞄准突围的方向》《寻找改革的力量》为题进行报道。

39.《天津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透视》(上下篇),2021年8月9日至10日

本报记者 陈欣然 李澈 禹跃昆

近代以来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与天津息息相关。中国教育报先后以《潮起海河边》《津门逐浪高》为题进行报道。

40.《构建一体设计、递进培养的省级标准,探索长学制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中高职一体化课改的“浙江实践”》,2022年9月23日

本报记者 蔡继乐 翟帆 蒋亦丰

浙江通过入企调研人才需求、重新审视职业能力、整体建构省域统筹,推进中高职一体化课改。

《中国教育报》2023年07月07日第34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