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广告

手机

孩子的视界(关于孩子的视界简述)

孩子的视界(关于孩子的视界简述)

研究揭示蜜蜂的免疫系统可以精准识别近缘的异源菌株

研究揭示蜜蜂的免疫系统可以精准识别近缘的异源菌株

家电

成县二郎乡:小扫帚“扫”出群众幸福路

来源:陇南日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成县二郎乡:小扫帚“扫”出群众幸福路

陇南日报通讯员朱丽娅

近日,走进成县鑫竹种植专业合作社扫帚加工车间,几千把竹扎扫帚整齐有序地堆放着,工人们麻利地将手中的竹条轧制成型,一派火热景象。

“我们乡里各个村会竹扎扫帚技术的都是一些年龄大的老年人,干不了重活,只能平时在家扎几把扫帚挣点零花钱。”据二郎乡严河村李志辉老人回忆说,他们之前都是坐上公交车去县城售卖扫帚,运气好了能卖光,运气不好了只能又拿回家,大家都感觉扎扫帚“没名堂”,更别谈挣钱了,所以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项技术。

在众人半信半疑的态度中,从大城市返回成县,励志创业的张新强却立志要将群众口中“没名堂”的扫帚产业做大做强,于是和严河、赵坝、崖背等各村委会领导班子进行了多次讨论,并走村入户摸清二郎乡手艺人的底数,在乡政府的支持下,最终投资100多万元注册成立了成县鑫竹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思路,先后带动二郎乡严河等五个村300多名群众从事竹编和竹扎扫帚加工。

谈起竹扎扫帚产业,二郎乡党建办主任陈志顺说:“选定竹扫帚作为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并作为‘拳头’产品,一是源于二郎乡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遍布着超过8万亩的毛竹资源,可就地取材,同时毛竹生长收割周期为1至2年,方便实现循环经济发展。二是源于群众有竹编手艺的传承,发展竹扫帚产业有群众基础。”

二郎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市场“下订单”、合作社“接订单”、村民“交订单”的发展模式,构建户是生产线、村是小车间、乡是大仓库的竹编产业新模式,一破销售“难题”,主动对接县域内大中企业用户,为其推介竹扎扫帚,突破以往发展规模分散、销售渠道单一、市场竞争力弱等发展瓶颈;二破资金“难题”,通过吸收严河、崖背、安子、赵坝4个村集体资金投入,有效解决竹编产业发展起步资金的问题。三破人才资源“难题”,联合村里“新农人”,通过“固定分红+效益分红+年终分红”的方式,联动入股的7村100余竹编匠人和辅助的300余普通劳动力,把当地技术能手、普通劳力全面组织起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抱团发展。通过党委协调、专业合作社带动,通过资源、资产、资金“三资”搭桥介入,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和群众有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也成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一种有效模式。

“我做梦也没想到啊,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这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啦!”崖背村的王巧林老人自豪地说。如今,王巧林老人带出了很多竹扎扫帚的徒弟,已成了小有名气的竹扎扫帚传承人。

现在提起竹扎扫帚产业,村上的人都竖起了大拇指,截至目前,已销售扫帚2万把,为群众直接增收22万元,为严河等五个村村集体经济分工2万元。竹扎扫帚不仅成就了张新强的事业梦,也“扫”出了群众的幸福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