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广告

手机

株事有理丨全市1398个村(社区)全部纳入联动指挥体系 “黑科技”让防汛救灾“智”在必胜

株事有理丨全市1398个村(社区)全部纳入联动指挥体系 “黑科技”让防汛救灾“智”在必胜

多所高校明确 老生、新生如遇紧急灾害可申请临时困难补助

多所高校明确 老生、新生如遇紧急灾害可申请临时困难补助

家电

连续十五年褒奖乡村教师,“最美乡村教师”韶山诵读传承红色精神

来源:长江日报

在江西井冈山,有一所全国闻名的井冈山毛泽东红军学校;在湖南韶山,有六所以毛泽东一家六烈士的名字命名的希望小学,包括毛泽民希望学校、毛泽覃希望学校、韶山市岸英学校、韶山市毛泽建学校、长沙县开慧小学和楚雄希望学校。

7月31日至8月3日,“第十五届千秋教育基金最美乡村教师”公益活动在韶山举行,本届活动以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为主题,评选出的“最美乡村教师”均在四川、陕西、江西、湖南、云南、北京、武汉等地“红色基因”学校中任教,他们每人获得千秋教育基金5000元慰问金,同时受邀参加在韶山、长沙两地举行的“沿着主席求学足迹”“诵读主席经典诗词”“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等相关活动。


(资料图片)

诵读毛主席诗词现场。记者唐婧妮 摄

相聚韶山

连续十五年褒奖乡村教师

7月31日,在韶山学校举办了致敬“第十五届千秋教育基金最美乡村教师”仪式。爱心企业家、千秋教育基金发起人刘会兴表示,人民教师作为文化传播者,特别是来自红色革命老区的教师们,格外受人尊重,希望大家在各自岗位上发挥光和热。

活动现场,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向武汉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20万元,用于慰问人民子弟兵和褒奖最美乡村教师。

18位获奖乡村教师怀着对党对乡村的深厚感情,默默扎根乡村讲坛,用爱心和执着践行着为人师表的信念,托起了乡村教育的希望和梦想。

千秋教育基金由长江日报长江公益、武汉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及爱心企业家刘会兴先生共同设立,专项用于鼓励、资助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优秀乡村教师。自2009年该基金成立以来,每年举办一次致敬“千秋教育基金最美乡村教师”公益活动。同时,基金在助学、见义勇为、灾害救援等领域开展多项资助活动。2008年以来,来自全国的300余名乡村教师受到表彰,刘会兴及爱心团队累计捐款700余万元。

井冈山毛泽东红军学校

班级命名:红一连三班、红七连二班

来自井冈山毛泽东红军学校的“最美乡村教师”获得者肖文纬介绍,红色文化教育深入学校的每一个环节。

7月4日至7月14日,清华大学书脊支教团“椒兰传芳”支队在井冈山毛泽东红军学校开展了为期14天的党支部支教活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小学生与大学生的双向奔赴,加深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仅7月就有清华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三所高校的50多名大学生来学校进行“送教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

南昌大学软件学院支教团队带领孩子们开展红色文化剪纸活动,以映山红、毛主席头像等形象,将趣味课程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学校的走廊里,挂着一个个牌子,上面讲述着井冈山标志性的红色故事,比如八角楼上的灯光、挑粮小道上的扁担等。这里的班级则以红一连三班、红七连二班等别具特色的名字命名。

每天8时,孩子们稚嫩的歌声都会从江西井冈山毛泽东红军学校传出,代表曲目之一就是著名的《映山红》。

学校教师陈平梅花了数十年挖掘、整理革命歌谣和背后的故事,出版了两本书,还在日常教学之余教孩子们唱红谣、讲红谣背后的故事,是《井冈红谣》的核心传承人。

2022年1月24日,学校“闪闪红星合唱团”的30名少先队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录制了《听北京说你好》和《向世界微笑》两首歌曲。视频里,他们站在井冈山上,放声歌唱。用歌声表达井冈山少年对冬奥会的祝福、对祖国的祝福。“井冈山精神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来的。”肖文纬说。

参观红色场馆。记者唐婧妮 摄

韶山市韶山学校

学习中队全部以革命烈士的名字命名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7月31日,在韶山市毛泽东同志青年塑像公园广场上,15名最美乡村教师与韶山学校100多名中学生齐诵毛主席诗词。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韶山市韶山学校校长陈煜华告诉记者,学校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深度挖掘红色文化的独特价值,努力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品牌,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韶山特色的红色德育经验,红色德育之花开遍韶山大地。

韶山学校小学部的校园文化也颇具特色,这所小学的几个中队全部以革命烈士的名字命名。“班班学英雄、个个做传人”“我向英雄学什么”“我与英雄找差距”等活动相继开展,崇尚英雄蔚然成风。

据介绍,1921年,经毛泽东同志倡议,韶山学校的前身毛氏族校诞生。百年岁月,波澜壮阔。多年来,韶山学校坚持“红色传承,全面发展”办学理念,秉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校训精神,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2万余名学子从这里走向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

学校也从十几人的家族学校,发展成为拥有3000个学位,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的综合性学校。

(长江日报记者唐婧妮 通讯员易建新)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