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广告

手机

全长约30.8公里,济南一低运量轨道交通环线位置确定

全长约30.8公里,济南一低运量轨道交通环线位置确定

大满贯六冠得主之争:瓦子痛失好局惜败穆雷,决胜盘一幕令人动容

大满贯六冠得主之争:瓦子痛失好局惜败穆雷,决胜盘一幕令人动容

家电

新能源车企竞争呈现新趋势

来源:搜狐汽车

近日,比亚迪、长城汽车等多家新能源车企相继披露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整体来看,车企盈利分化仍在加剧。有业内人士指出,车企若想摆脱亏损,需在产品和前瞻技术上下足功夫。

业绩表现不一


【资料图】

在实现正增长的车企中,比亚迪以超百亿元的净利润继续领跑。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比亚迪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05亿元-117亿元,同比增长192.05%-225.43%。与此同时,特斯拉第二季度也实现归母净利润27.03亿美元,同比增长20%。

除比亚迪、特斯拉两大行业龙头外,其他新能源车企盈利仍普遍面临较大压力。数据显示,长城汽车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1.5亿元-15.5亿元,同比下降72.32%-79.47%。长城汽车表示,业绩波动主要由于公司深化向新能源及智能化转型、产品结构调整,基于2023年新产品上市,加大品牌及渠道建设投入,同时坚持在新能源及智能化领域的研发投入,以及汇率收益减少所致。

北汽蓝谷、赛力斯则深陷亏损泥潭。其中,北汽蓝谷预计上半年亏损18亿元-21亿元。北汽蓝谷表示,公司产品仍处于持续爬坡期,规模效应不足,成本持续承压。事实上,北汽蓝谷近几年始终处于大幅亏损状态,2020年-2022年,三年累计亏损超170亿元。

另外,赛力斯预计今年上半年亏损12.5亿元-13.9亿元。

规模化是盈利要诀

车企盈利情况能够直接映射行业整体发展趋势与竞争格局。电车人产业平台创始人马前程指出,新能源车企盈利分化,核心原因在于企业销量规模不同。

据乘联会零售销量数据统计,比亚迪上半年累计销量突破115.46万辆,市占率达37.4%;特斯拉中国上半年累计销量为29.4万辆,市占率为9.5%。两者几乎占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半壁江山”。

安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头部车企的新能源车盈利有望持续上行。远期看,头部车企的净利率有望超过10%。未来新能源头部车企有望加速发力,行业将迎来第一梯队的浮现和末位的加速淘汰。

针对亏损原因,不少车企在财报中提到持续投入研发以及规模效应不足带来影响。在受访业内人士看来,规模化是新能源车企赚钱的要诀所在。比亚迪销量屡创新高、业绩一路飘红,得益于其丰富的产品矩阵。

“比亚迪产品线非常宽,产品综合竞争力也很强,在很多细分市场都是龙头。比如今年,吉利、长安、长城的插混产品都刚刚开始上量,而比亚迪作为较早发力插混技术的厂商,上半年插混产品在其新能源车总销量中的占比就已超过50%。此外,比亚迪也在加速海外布局,海外业务成为其新的增长点。”马前程表示,“规模大才可能盈利,有市场地位才会有定价权。”

形成稳固“生态圈”

随着新能源车企进入分化期,行业优胜劣汰之势随之显现。在此背景下,龙头企业垄断地位是否将加速形成?

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表示:“比亚迪作为龙头企业,短期内产业规模不会大幅下降,基本处于稳定状态。除非新能源汽车行业出现重大技术变革,例如氢动力等成为主流,处在第二、第三梯队的企业会不甘掉队,奋力直追。起码5-10年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会逐步集中,分化现象也会比较严重。不过,现在说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否会形成垄断,还为时过早。即便是比亚迪或者特斯拉,现在也都不能称作垄断。”

马前程指出:“比亚迪和特斯拉旗下车型适应现阶段需求,产品竞争力很强,因此当下市场份额有向两者聚集的趋势,这个趋势可能至少延续到今年下半年。预计明年开始,随着上汽、长安、长城、吉利等车企陆续推出新车型,有可能在下一个产品周期里追上来,甚至在某些细分市场实现超越。”

针对新能源车企如何进一步开发盈利潜力,马前程提出四方面建议:“首先,扩大规模,规模化效益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利润;第二,要有市场地位,在细分市场里跑进前三,车企有市场地位、有议价权,才会有利润保证;第三,要关注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行业正进入全球化竞争阶段,车企一定要提前在海外市场进行布局,海外市场利润也相对可观;第四,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中占比较高,芯片、智能驾驶都与汽车性能和成本密切相关,因此车企需要在这些领域进行布局。另外,车企也可以与产业链核心企业结成紧密的战略联盟,形成一个稳固的‘生态圈’,从而保证未来成本可控,‘生态化’将成为车企竞争的新利器。”

关键词: